在生命的长河里,医生是一盏灯,而老师,是点燃灯芯的那只手。当第一缕晨光掠过病区的走廊,青年医师们已悄然接过前辈的火炬——他们左手托起跳动的脉搏,右手翻开仍带体温的教案,把每一次听诊、每一次缝合、每一次与家属的促膝长谈,都写成给后来者的“行医说明书”。
——来自西安市红会医院运动手外诊疗中心史少岩的一篇带教日记
骨科显微镜下的“手”护传承
去年冬天,住培医生小陈夜班就遇到挑战——一位建筑工人右手食指被电锯切断,断指苍白冰凉,血管细如发丝。小陈握着显微镊子的手直抖:"老师,血管壁薄得几乎看不见......" 我坐在他旁边,调整显微镜焦距:"别急,先观察血管痉挛状态。记住,骨科医生的手不仅要稳,更要'会说话'——镊子尖轻触血管外膜时的反馈,针尖穿过内膜的阻力,都是经验在说话。"我带着他完成第一针缝合:"进针角度要平行于血管长轴,打结力度刚好让内膜贴紧,但别勒破外膜......" 手术持续到凌晨两点,当新鲜血液重新灌入断指时,小陈长舒一口气:"老师,我懂了!今天这台手术让我受益匪浅。" 而我想起自己刚上班值夜班时,也曾为农民工截指的决定红了眼眶——那位父亲攥着2000元截指费说"家里等钱买化肥",最终他带着残缺的手回家,背影刻在我心里十年。 现在小陈已能独立完成90%的断指再植,但每次遇到复杂血管吻合,他仍会喊一声"老师"。我知道,显微镜下的"手护传承"从来不是单向传授,而是让年轻医生在"最后一毫米"的血管缝合里,读懂骨科医生对生命的敬畏——那双手既要能稳稳捏住针线,更要永远记得:我们缝合的不仅是血管,更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 手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是用精湛技术守护每双手的温度,用师者仁心传递“手”护的信仰。
院内新闻
健康科普 | 警报!身上惊现“小红点”?竟是皮肤在求救
2025-10-28破解难题 | 分阶段手术显成效,成功救治复杂上颌骨囊肿患者
2025-10-28治疗见效 | 四肢无力四处寻医 抽丝剥茧探查病因
2025-10-28打破误区 | 厌食症,不是 “爱美” 是陷阱
2025-10-28生死时速 | 74岁老人突发左上肢动脉血栓!西安市红会医院紧急保肢
2025-10-28情暖基层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临潼区临潼区赵刘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