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康复医院疼痛病区>科普知识>正文

春季养生重在五脏

2013.04.11

四季节气与人体的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才会有季节性高发疾病一说。就像春季一般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秋季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机会更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疾病的预防,春季其实也是“决定性“的时段,从春天开始,就应提前有针对性地养护五脏,为健康未雨绸缪。


春季养生重点部位——心脏


每到春季,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率就会出现一个高峰。究其原因,多变的气候是罪魁祸首。


养心招数:


1、定期测血压


平时要养成定期测血压的习惯。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行为异常、反应迟钝、嘴角不自主流口水,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不灵,心慌、胸闷、胸痛、活动时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浮肿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平时坚持按时服用降压药等常用药物,外出时应备好急救药物。


2、 注意保暖


此时供暖期已过,居室内的温度比起冬天来可能会更低。居室温度应保持在15℃至18℃左右。外出时也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因为低温可造成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及痉挛,可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


3、起床要慢


起床前养神5分钟再活动,以避免心绞痛、中风等的发生。


4、晨起喝杯温开水


饮水以温白开水为好,饮水量一般为200至400毫升为宜,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之后,水分会随尿液、汗液和呼吸丢失许多,血液变得浓稠、黏滞,血管腔也因血液量少而变窄,使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急性供血不足,甚至发生闭塞。清晨喝杯水,就能达到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扩张、复原血管的目的,从而减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生。


春季养生重点部位——肝脏


在春季肝是较脆弱的,根据阴阳的观点春季阳气生发,而人体的肝脏也刚好具有生发的特点,肝脏在春季承担着更多调节机体平衡的工作,肝气不足会出现周身不适症状,如眼干、厌食、疲乏无力;肝气过旺则烦躁易怒;肝气不疏易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感觉疲劳、嗜睡,即常说的“春困“。


养肝招数:


1、保持良好的情绪。


“肝在志为怒“, 大怒可伤肝,使肝的阳气升发太过而致病


2、多动少坐


健步走是最适合3月进行的运动,人在静坐时,需氧量为250立方厘米/分钟,健步走时,需氧量增至每分钟1000立方厘米,可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要。


3、按时休息


依照中医经脉循行理论,每天晚上11时至凌晨3时是肝经运行的时间,此时安然入睡,可以给肝脏提供充足的运作、排毒环境。


4、多吃绿色食物


中医认为,五色归五脏,“青色入肝“,绿色食物能有益肝脏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春季养生重点部位——肾脏


按照中医的说法,春季适宜养肝,夏季宜养心、秋季宜养肺、冬季宜补肾。但也有专家在临床中发现,春天是肾虚者进行调养的好时机。


养肾招数


1、适度吃韭菜


韭菜是食物中补肾的高手,有助于强肾固本。不过,也不宜天天食用,且搭配禁忌较多。韭菜偏热性,多食容易上火,因此阴虚火旺者不宜多吃,胃虚有热、消化不良者也应尽量少吃。此外,韭菜也不能与白酒同食,因为白酒性辛热,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韭菜性辛温,温补壮阳,两者同食,对体质较弱的人来说等于是火上浇油。


2、按摩脚心


按摩脚心的涌泉穴有强肾滋阴降火的功效,按摩方法为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体,并能疏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