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脊柱病医院椎间盘与畸形病区>科普知识>正文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2015.12.21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是指一组具有脊柱关节病(SpA)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但又不满足目前已建立的任何一种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的临床综合征。uSpA是脊柱关节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蕴含以下含义: ①可能为某种SpA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以后将可能发展成为典型的SpA;②可能为某种明确的SpA的临床流产型或挫顿型,不会发展表现出该SpA的典型表现;③属于某种临床重叠综合征,不能分化为某种典型的SpA;④某种现在尚不能定义,将来可能发展成为明确SpA的某种分类疾病。


uSpA的发病多见于青年,50岁以后发病者较为少见,临床中发病年龄大部分在20一40岁间。Uppal等提出约有56%的女性和64%的男性隐性起病,女性平均起病年龄高于男性(平均年龄:女性26.2岁,男性19.4岁)。本研究发现,平均发病年龄(24.7±8.24)岁,女性(25.25±7.88)岁,男性(24.49±8.86)岁;男女无明显差异。Zeidier等报道男女患者比例为1.5:1;国内肖征宇等认为男女比例为2.3:1,女性较男性晚发病,且病程长。


uSpA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外周关节炎、附着点病变、指(趾)炎、炎性腰(或脊柱)痛、骶骼关节炎、结膜炎、急性前葡萄膜炎和主动脉关闭不全伴传导紊乱。目前临床对uSpA认识不足,因此误诊、误治常见,尽管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己有脊柱关节病的某些特点,但尚未达到已制定某个特定的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现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是1990年Bemard提出的Amor标准和1991年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提出的ESSG标准。


Amor标准:为临床症状或既往史①夜间或晨起腰背痛伴晨僵(1分)。②非对称性骨关节炎(2分)。③臀区痛(1分)如相互影响到左、右两侧(2分)。④腊肠样趾或指(2分)。⑤足跟痛或其他部位肯定附着点病变(2分)。⑥虹膜炎(2分)。⑦发生关节炎发作前1个月内有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或盆腔炎(1分)。⑧在关节炎前发作前1个月内有急性腹泻(1分)。⑨有银屑病病史、龟头炎或和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2分)。⑩放射学表现:骶骼关节炎(双侧大于等于2级或单侧大于等于3级骶骼关节炎改变(3分)。?遗传背景:HLA一B27阳性和/或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虹膜炎、银屑病或炎症性肠病(IBD)家族史(2分)。?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48小时内症状完全缓解或明显改善,停药后再次复发(2分)。以上12条标准中,一个病人达6分或以上者可明确诊断SpA。


ESSG标准为:需要满足以下主要两项条件之一。⑴炎症性脊柱痛;⑵以下肢关节受累为主的滑膜炎或不对称性的滑膜炎。加下至少1项: ①阳性家族史。②银屑病。③炎症性肠病。④在关节炎发生前1个月内有尿道炎、盆腔炎或急性腹泻史。⑤交替臀区痛。⑥附着点炎。⑦骶骼关节炎。据有关报导该标准敏感性为名87.0%,其特异性为86.7%。


在治疗方面,uSpA的治疗和其他SpA大致相同,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非甾体抗炎药物作为uSpA的基础性用药,如症状较重且有关节破坏者则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柳氮磺胺嘧啶和(或)甲氨喋吟等治疗;并配合适当理疗,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国内有文献报道,uSpA患者对非甾类抗炎药效果好,对停药很快复发的病人联合应用柳氮磺吡啶和/或甲氨喋吟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72例uSpA患者进行5年随访,有27例经3个月至2年治疗,症状完全消失且停药半年以上未复发,因此早期给予合理的治疗可以改善uSpA的预后。应用益赛普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进行分析和随访。10例患者中,7例显效,显效率70.0%;2例好转,好转率20.0%。1例无效,总有效率90.0%。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