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一个或多个节段偏离身体中线,向侧方形成弯曲,多半还伴有水平面上脊柱的旋转和矢状面上前、后凸增加或减少、肋骨和骨盆的旋转倾斜畸形以及椎旁的韧带肌肉的异常。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规定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诊断标准是脊柱在冠状面测量Cobb角>10°以上。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约占全部脊柱侧凸总数的75%~80%,病因未明。它好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常在青春发育前期发病,在整个青春发育期快速进展,成年期则缓慢进展或停止进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与IS的进展相关,这些因素包括患者发病时的年龄、性别、骨骼、侧凸的程度及类型、椎体的旋转等。
特发性脊柱侧凸可发生在生长期的任何阶段,但多发生在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因此常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可根据其发病年龄分为婴儿型(0~3岁)、少儿型 (4~10岁)、青少年型(10岁后至骨骼成熟)。部分未进行治疗的脊柱侧凸患者进入成年期后,侧凸较大的患者仍会逐渐加重,并出现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的特点,也可以称为成年型(20岁后)。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
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进行了多中心的随机观测,比较了支具治疗,电刺激及对照组对侧凸矫正和控制的疗效。证明了支具治疗Cobb角介于25°~35°之间持续进展的脊柱侧凸是有效的(图5-4-2-7)。
(二)手术治疗
1. 婴儿型及少儿型脊柱侧凸的手手术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脊柱侧凸患者侧凸加重时的年龄,首先应考虑脊柱生长潜能,研究表明,单纯后路脊柱融合,侧凸仍可加重并且椎体的旋转畸形增加,多数学者认为,年龄小的患者如果单纯行脊柱后路融合,其前方脊柱仍然继续生长,导致前方椎体高度增加并导致融合区椎体旋转畸形加重,可产生曲轴现象。
2.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部分矫形并稳定侧凸,减少临床畸形,重建或保持脊柱平衡。除了测量Cobb角大小外,还需要考虑:骨骼发育水平、矢状面变化、椎体旋转以及有关侧凸发展自然史知识。
3.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成人骨骼发育成熟后,疼痛、畸形进行性加重、心肺症状、神经功能障碍、和外观被认为是手术指证。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然而畸形进行性加重为最广泛接受的手术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