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隔着多远?49岁的农民刘雪琴用一纸遗体捐赠声明书给出了最朴实的回答,“医院救了我娃的命,等我死后,将遗体捐赠给医院,报答社会。“

小伙受重伤7万元手术费没着落
昨天早上,刘雪琴起了个早,从咸阳淳化县马家镇来到西安红会医院。此行要办件大事,她带来老伴壮胆。
上午11点,红会医院脊柱外科。她把从老家带来的捐赠遗体声明书,交到医生许正伟手中后,眼角有些湿润,“我不识字,这是我对社会的一点贡献。“
一句话让所有人震惊,大家的记忆一下子回到半年前。
今年3月25日,刘雪琴带着儿子小郭,从咸阳一家医院转至西安红会医院脊柱外科。“小郭28岁,被铲车砸伤后,导致骶骨骨折并骶神经损伤,左下肢无力,无法行走。“小郭的主治医师许正伟回忆,当时病情严重,如果不尽早手术,极有可能致残或有生命危险。
当时的刘雪琴全部积蓄不到2000元,加之儿子此前在咸阳的治疗费,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旧债未还又来新债,面对近7万元的手术费,刘雪琴一家陷入困境。
捐献遗体是为社会尽最后一点力
病情不断发展,手术不能再拖。情急之下,许正伟找到脊柱外科主任郭华,两人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救人要紧,将他们的工资卡作为抵押,先保证患者尽快手术。“
这是两人医生生涯中的第一次尝试,从医20多年的郭华主任坦言,“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为什么不选择相信患者?“两人赶紧给工资卡存钱,将两张卡的余额凑至7万元,来到医务处备案抵押。3月28日,手术进行;4月8日,患者康复出院。
昨天,说起这段往事,刘雪琴一次次落泪,“两位医生和我们非亲非故,抵押工资卡让娃做手术,也没有让写借条,这是多大的恩情。“
儿子出院回家后,刘雪琴断断续续将7万元手术凑齐还清。为了感谢医院,她决定待自己百年后,将遗体捐赠红会医院,供医学研究。
乍一听这个决定,一家人都觉得很突然,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儿子小郭也当场表示反对,“感谢的方式有很多,为啥偏要捐献遗体?“
刘雪琴说,医生们用大爱大德救了孩子的命,这是为社会尽最后一点力。“等我死了,孩子就在街头路口烧点纸祭奠一下。“
目前,红会医院医务科已经受理此事,并与西安医学院取得联系,等相关资料审核后,将由刘雪琴签署正式的遗体捐赠志愿书。
院内新闻
西安市红会医院召开新任、轮岗中层干部暨关键岗位人员警示教育培训会
2025-11-04健康警报丨突发胸闷心慌濒死感 竟是急性焦虑在作祟
2025-11-04义诊活动 | 西安红会医院专家赴周至县南大坪村进行重阳义诊
2025-11-04卷土重来 | 大龄患者垂体瘤复发 神经外科医生精准 “拆弹”
2025-11-04攻克难题 | 西安市红会医院成功为复杂冠脉病变患者实施ECMO支持下的介入手术
2025-11-04前沿聚焦|西安市红会医院受邀赴新加坡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