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生死时速丨面馆里老人突然倒下,邻桌医生扔下筷子冲了过去……

2025.10.25浏览量:

面馆内,一位老人突然心脏骤停倒地,命悬一线,西安市红会医院医护人员化身“生命守护者”,接连出手相救,成功将老人从死亡边缘拉回,为生命按下“重启键”!


面馆惊魂,老人骤停倒地

9月28日12时左右,西安市碑林区永宁路附近的一家面馆内,一位老人突然毫无征兆地倒地,陷入昏迷。这一幕恰巧被西安市红会医院质控科方向义医生看到,当时他的面刚上桌,扔下筷子,便立刻起身冲向老人查看情况。


图片.png
争分夺秒,红会医护接力救援

眼前这位老人面色发青、鼻腔流血,身旁的儿子惊慌失措,在旁人提醒下才拨打120电话。方向义靠近检查,发现老人已无自主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仅剩间断、不规则的叹气样呼吸。情况危急,他迅速调整老人体位,紧急开始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操作,同时与家属简短沟通安抚。


面馆离医院行政区域较近,消息很快传开,护理部的韩艳、薛留洁,保卫科段新民等医院职工先后赶来,加入急救队伍。大家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急救操作,为老人争取生机。直至南院区急诊医学科陈默琰、赵磊医生及王阿竹护师赶到,众人齐心协力将老人转送至医院急诊抢救室。


图片.png
专业救治,多学科团队力挽狂澜

赵磊医生回忆,患者62岁,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显示已无心跳、呼吸活动,此时距离老人晕厥意识丧失已过去大概40分钟。抢救团队立刻展开高级生命支持,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一系列操作紧密衔接。1小时后,老人心脏自主搏动终于恢复!但考虑到其为老年男性,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除颤次数多、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较大,于是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图片.png


医院重症医学科值班医生赵伯智医生介绍,老人转入后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可医院多学科团队毫不放弃,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在与死神的顽强较量中,老人于第5天意识逐渐清醒,第7天拔除气管插管,第11天病情平稳转至心血管内科继续治疗,第14天康复出院!


感恩红会,善举传递温暖力量

患者儿子王先生动情地说:“当时事发太突然,自己都懵了,多亏遇到了红会医院的医护人员,抓住了抢救的黄金期,我父亲才转危为安,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非常感激。”


“作为医务工作者,那一刻挺身上前是本能,我和同事们谁遇到这种情况都成不了旁观者。”方向义医生说。


生命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韧。据统计,2020年中国成人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为97.1/10万,经紧急医疗服务接诊后,患者生存出院率仅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0.8%;发病地点为家中或住所占76.2%,男性高发年龄段为60至89岁,女性高发年龄段为80至89岁。2024年《中国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指出,心源性疾病和窒息是老年患者心脏骤停的首要病因,老年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心律多为不可电除颤心律,现场启动心肺复苏的比例很低,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更低。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急救,更是一堂生动的公共课:它告诉我们,善举是光,能穿透绝望;专业是绳,能拉回希望。红会医院的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何为“生命至上”。愿这样的故事,能唤醒更多人对急救知识的学习热情;愿这样的正能量,能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那束光。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