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汉子梁先生四十出头,被尿毒症缠上的一年里,透析机的嗡鸣声是他生活的冰冷背景。在当地治疗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太多、间歇腹痛的折磨,加上婚姻变故的孤独,让他步履沉重。直到慕名走进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这里的光,不仅照亮了他的治疗路,更暖热了他独自舔伤的心。
01
病房里的“亲人”
初到血液净化中心,梁先生沉默地缩在角落,眼神裹着疏离。有一次透析结束后,剧烈的腹痛让他脸色蜡黄、额头冒冷汗。护士发现后快步端来温水,轻声唤“梁哥,刚透析完身子虚,喝点水缓缓,要加糖就说。以后不舒服别扛着,随时叫我们。”紧接着,医生床旁查体、护士帮他测血压、测血糖……当那杯甜水滑过喉咙,也悄悄融化了他心里的冰——原来这里的医护人员能像家人般贴心。此后每周三次的透析不再是煎熬。
梁先生常年被失眠、间断的腹痛折磨,曾多次就诊查不出明确病因。主管医生胡晋平细心反复排查,尝试给他更换透析液后,梁先生成功告别一年多的失眠,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治疗过程中,胡晋平医生会不时地抽空看望梁先生,亲切地询问病情,聊生活家常,平等如朋友;护士们担心他情绪低落,常说笑话逗他,分享趣事。渐渐地,梁先生开始主动打招呼,还会把生意的好消息说给他们听。
02
跨越千里的牵挂
梁先生的生意在成都,两地奔波时,最揪心透析中断。他试着跟胡晋平医生提了一句,没抱多大希望。可胡医生当即说:“你安心去,透析的事交给我们。”
当天,胡晋平医生就根据梁先生在成都的住址,筛选出了六家符合标准的医院,并一笔一画记下了医院地址、联系电话,拍照发信息给梁先生,并一再叮嘱“有问题随时联系专属护理伙伴,24小时开机”!此时,这位七尺男儿不由得红了眼眶——这是比亲人还亲的关怀啊!如今梁先生经常往返西安、成都之间,自在也安心。这份跨越秦蜀千里的牵挂,渐渐驱散了疾病的阴霾。
03
重启生活的勇气
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守护始终陪伴在身边。护士们记着他有轻微低血糖,透析快结束,有时还会悄悄给他塞颗水果糖:“含着,回去不心慌。”他们为梁先生整理饮食清单,提醒忌口;见他情绪低落就找轻松话题逗乐;时常谈心帮他解压,鼓励他积极面对生活。现在的梁先生笑容多了,从“怕病魔”变成“跟病魔斗”。他还会主动给病友打气,分享感悟:“尿毒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魔!你越怕,它就越追你;你不怕,它就退。现在没什么能打垮我。”
04
双向奔赴的温暖
在血液净化中心,患者与医护相处时间比家人还长—— 每周三次透析,每次近4小时,节假日无休。这里的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并通过老带新、定期考核不断提升技术,面对复杂血管制定个体化穿刺规划,尽最大努力做到“一针见血”。胡晋平医生常说:“患者血管是生命线,每一次穿刺都要当大事,减轻他们的痛,保护好他们的血管资源。”为帮助患者管理病情,医护会制定饮食处方、督促控水稳压,还举办“生命线 红运会”等健康竞赛活动,对各项指标达标的患者颁发荣誉证书,鼓励患者做好健康管理。每位护士定向管理5-7位透析患者,患者的这个专属护理伙伴会反复叮嘱每位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并作为紧急联系人,遇患者出现突发状况负责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医护人员的这份严谨认真是对生命最好的负责。很多患者舍近求远专门来此治疗,把医院当成家一般,透析时睡得比在家还安稳。“专业技术过硬”“让人安心”是患者的共同感受。
在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半年时间里,梁先生就亲眼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温暖:70岁的于奶奶透析时出现尿血,医护排查出宫颈肿瘤,及时帮她联系肿瘤科治疗,如今康复良好;71岁的老李因在外院透析穿刺出现胳膊肿胀,转来红会医院透析,医生为他制定专属血管穿刺规划图,护士用绳梯穿刺法保护血管,胳膊再没出现水肿。
爱出者爱返。患者们记着医护人员的好:过节带来自家的水果、烙饼;送来写着“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锦旗……梁先生说:“他们给我的不只是治疗,更是好好活的勇气。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
透析的日子仍漫长,但有了这些“亲人”般的医护,梁先生和病友们不再孤单。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用专业医病,用真诚暖心,用爱和责任,守护着这些透析患者的生命。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患者灰暗的生活,让“医患情深”有了最温暖的模样。
院内新闻
医校携手 | 西安市红会医院与西安财经大学签订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协议
2025-10-25情暖夕阳 | 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到敬老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
2025-10-25医患携手路丨透析室的“暖阳”暖热患者心
2025-10-25生死时速丨面馆里老人突然倒下,邻桌医生扔下筷子冲了过去……
2025-10-25巡回医疗 | 西安市红会医院巡回医疗队到千阳县崔家头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
2025-10-24健康同行 | 西安市红会医院携手西安财经大学开展“健康义诊进校园”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