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心脏射血分数仅37、体重超200斤、坐轮椅就诊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在西安市红会医院接受了局部麻醉下的微创手术。这场“超高风险、超精准操作”的手术用时60分钟,在1厘米宽的微创通道内完成高难度神经减压,成功规避了全麻风险与瘫痪危机。
心脏“亮红灯”脊髓被“锁死”
“他来的时候,已经站不起来了。”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腰椎病区副主任医师杨俊松回忆起初见患者时的情景说,这位患者的病情很复杂,他的心脏功能极差,医学上评估心脏射血分数只有37,通常全麻手术要求该数值在50以上。更危险的是,患者是胸椎管狭窄症,由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骨化,骨头增生与韧带骨化共同压迫脊髓,形成“前后夹击”的脊髓受压,神经已濒临坏死。“患者来的时候已经坐着轮椅走不了路了,如果不做手术,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彻底瘫痪。”杨俊松说。
此前患者在多家医院就诊,因“心脏功能差无法全麻”“手术风险过高”等理由被推荐转诊。“他才40多岁,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俊松坦言,面对这样的患者,他的内心始终在“风险”与“责任”间拉扯。全麻手术虽能让患者在无痛中完成操作,但心脏功能差的患者可能因镇静药物抑制心率,且全麻状态下无法实时感知神经刺激,一旦出现损伤后果不堪设想。开放手术则因创伤大,患者身体根本无法承受。
1厘米通道中实施局麻内镜手术
经过反复评估,杨俊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局麻下脊柱内镜微创减压手术,规避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通过脊柱内镜可以在放大视野下完成脊髓的减压,1厘米的微创通道可以保留周围骨质的稳定性,无需传统螺钉置入。然而,这对医生而言要求极高,手术时间要短,操作区域要准,需要精准去除压迫神经的骨化组织。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局麻的风险显而易见,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配合,但它的优势是患者能实时反馈神经感受,一旦出现异常可立即停止操作。”杨俊松解释道。
7月29日,手术开始了。杨俊松选择了1厘米宽的微创通道,从患者背部精准插入神经附近。“胸椎手术的风险其实比颈椎更高。”杨俊松说,颈椎手术多涉及神经根,即使损伤也多为疼痛或肌肉萎缩;但胸椎直接关联脊髓,一旦受损就是瘫痪。而这位患者的病灶是骨化组织,比软质的椎间盘更难处理,“就像在神经表面‘磨骨头’,毫厘之间的波动就可能对脊髓神经产生刺激。”
术中,杨俊松一边操作,一边不断与患者沟通:“疼不疼?腿能抬一下吗?”患者的每一次反馈都成为调整操作的关键。有几次在神经表面操作时,患者喊出“有点疼”,杨俊松立即放缓动作,调整角度,确保在去除压迫的同时避开神经。“全麻手术可以慢慢做,但局麻不行,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杨俊松说。最终手术仅用60分钟顺利完成。
术后,原本下肢没知觉的患者,逐渐恢复了感觉。8月1日记者见到患者时,他已能下地走路。这位曾被断言“瘫痪”的患者,不仅保住了行走能力,更重拾了生活的希望。
院内新闻
西安市红会医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暨清廉医院建设推进会
2025-08-28闲置医疗支具“再上岗”!西安市红会医院“爱心互助”支具共享小屋让温暖流动
2025-08-26精准追凶丨头痛、头晕查不出原因?“元凶”原来藏在心脏里!
2025-08-26健康“脉”动丨西安市红会医院感染科开展“血栓知识小课堂”健康讲座
2025-08-26爱发护发丨告别“秃”如其来!中医三联疗法让头发“起死回生”
2025-08-26健康科普丨眼前闪光、黑影?别忽视!小心视网膜正在“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