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西安,暑热如潮水般漫过街巷,而城市的各个角落,正以不同的方式为市民筑起清凉屏障。劳动公园内,高大的树木枝叶繁茂,交织成一片浓荫,阻挡了炽热的阳光。园内的人工湖也起到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微风拂过湖面带来丝丝凉意,是市民散步、休憩的好去处。
7月21日,西安人防纳凉中心内,学生正在看书学习。
西安人防纳凉中心则展现出独特的清凉场景,这条长长的隧道内,恒温的环境隔绝了外界的燥热,成为夏日里的“天然书房”。不少学生带着书本和文具来到这里,或坐在座椅上专注阅读,或围在桌前轻声讨论题目,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隧道中轻轻回荡。隧道内的凉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格外高涨,偶尔有市民路过,也会放轻脚步,生怕打扰这份专注的氛围。这里不仅是避暑的好去处,更成了夏日里充满书香的学习空间。
7月22日,劳动公园内人工湖旁纳凉的人们。
西安市红会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姜媛,结合入伏后的气候特点给出了专业建议。她提到,入伏后高温燥热,此时养生应以“清肺润燥、益气生津”为核心。在饮食上,可多食用薏米、冬瓜等健脾祛湿的食材,在饮料方面推荐饮用酸梅汤,既能解暑又能补充人体失去的津液。可以适当增加午休时间,同时避免在正午时分外出,减少烈日暴晒带来的不适。对于长期待在空调房的人群,姜媛特别提醒,要注意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可在开空调时稍微开窗通风,避免干燥引发咽喉不适。
7月21日,西安某商场咖啡厅内避暑纳凉的人们。
万达广场等大型商业场所凭借完善的空调系统,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纳凉选择。商场内温度恒定适宜,在满足纳凉需求的同时,还融合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元服务,让市民在躲避暑气的过程中,也能享受便捷的现代生活。西安地铁同样积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在多个车站设置了纳凉专区,每日开放至运营结束。西安地铁通过标识倡导文明纳凉,呼吁市民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纳凉环境,让便捷服务惠及更多人。
7月22日,市民正在西安地铁内的纳凉区纳凉。
从劳动公园的自然清凉,到人防纳凉工程的书香氛围,从中医的养生智慧到商业场所与地铁站的便民服务,西安在高温时节为市民打造的多样化纳凉空间,既体现了对民生需求的细致关照,也彰显着城市管理中的人文温度,让每个人在西安的三伏天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凉与舒适。(群众新闻记者 王轩宇)
院内新闻
西安市红会医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暨清廉医院建设推进会
2025-08-28闲置医疗支具“再上岗”!西安市红会医院“爱心互助”支具共享小屋让温暖流动
2025-08-26精准追凶丨头痛、头晕查不出原因?“元凶”原来藏在心脏里!
2025-08-26健康“脉”动丨西安市红会医院感染科开展“血栓知识小课堂”健康讲座
2025-08-26爱发护发丨告别“秃”如其来!中医三联疗法让头发“起死回生”
2025-08-26健康科普丨眼前闪光、黑影?别忽视!小心视网膜正在“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