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西安发布】胃肠镜检查正常但肚子仍不适?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

2025.04.08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50730143416.png

张大姐因反复出现腹部隐痛、腹胀、早饱以及大便不成形等症状就医,然而胃肠镜检查结果却显示并无异常。4月7日,记者采访西安市红会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施育鹏了解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全球约10%-15%的人群受该病困扰。胃肠镜虽然能有效排查溃疡、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疾病,但功能性胃肠病却容易成为“漏网之鱼”。

施育鹏介绍,导致功能性胃肠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是内脏高敏感,肠道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脑肠互动轴异常时,内脏神经会过度警觉,正常的肠道蠕动也会被误判为“危险信号”,进而引发疼痛。焦虑、压力等情绪还会让肠胃成为“情绪垃圾桶”,加重不适。二是胃肠动力紊乱,比如胃轻瘫会使胃排空延迟,导致早饱、腹胀;肠道传输异常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关,会引发腹胀。三是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产气菌过度增殖,就会造成气体在体内蓄积。四是食物不耐受与吸收不良,全球约65%的成人存在乳糖不耐受,碳水化合物成分不耐受也会导致短链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吸收不良,进入结肠后产生气体。

“想要发现这类隐匿病因,还需进一步检查。”施育鹏介绍,氢/甲烷呼气试验可用于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乳糖/果糖不耐受;胃排空检测能评估是否存在胃轻瘫;粪便钙卫蛋白有助于鉴别轻微肠道炎症;食物日记与排除饮食则能帮助识别个体化的食物触发因素。

采访中,针对功能性胃肠病,施育鹏也给出了一系列应对办法。在饮食方面,可采用低碳水化合物成分饮食,限制产气食物的摄入,如豆类、碳酸饮料等,饭后适当散步、揉腹,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治疗上,解痉剂能改善腹痛,促动力药加速胃排空,益生菌减少腹胀,神经调节剂降低内脏敏感。另外,身心干预也十分重要,认知行为疗法能调整患者对症状的错误认知,打破“焦虑-症状加重”的循环,膈肌呼吸训练、正念呼吸、冥想等方式都能降低肠道敏感性。

施育鹏提醒,胃肠镜检查正常其实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没有严重的器质病变。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依旧存在,患者可带上“饮食日记”再次就医,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