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三秦都市报】ECMO护航再创生命奇迹!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全身9处骨折严重创伤患者

2025.04.08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50730115951.png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阮班慧)日前,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上演。23岁甘肃青年,不幸遭遇车祸,左侧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左侧耻骨骨折、双侧股骨骨折、左侧尺骨骨折、左侧桡骨骨折等全身9处骨折,还伴有重症肺炎(创伤、吸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血性休克、左侧小腿开放性伤口、开放性面部损伤、肺不张、急性失血性贫血、窦性心动过速、低钙血症、低钠血症、低磷血症、低镁血症等症状,病情危重,命悬一线,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护航和多学科团队协作下,历经40天救治重获新生。3月28日,医院首次披露这场突破医学难题的救治过程。

车祸致全身"支离破碎" 青年命悬一线

原来,2025年1月9日,甘肃小李(化名)骑三轮车遭遇严重车祸,全身多处开放性骨折合并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外省医院初步处理后紧急转至西安红会医院。入院时,小李血氧饱和度暴跌至60%(正常≥95%),CT显示双肺如"灌满水的海绵",9处骨折涉及四肢、骨盆,左小腿伤口深可见骨,生命体征极度不稳。

据西安市红会医院EICU主治医师柳林介绍,刚入住时,小王意识不清、呼吸微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血压低至警戒线,血氧饱和度如断崖般持续下跌,整个人徘徊在生死边缘。更为棘手的是,肺部CT结果显示,小王整个肺部呈现白色,充满大量血性分泌物,肺功能已经衰竭,呼吸机高压力纯氧辅助治疗已无法满足他对氧气的迫切需求。

ECMO架起"生命之桥" 手术麻醉如履薄冰

“患者就像个摔碎的瓷娃娃,任何操作都可能致命。”急诊科柳林医生回忆,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启动VV-ECMO替代衰竭的肺功能。这台俗称“人工心肺”的仪器在维持生命的同时,却给后续治疗埋下重重关卡:既要防止机器管路凝血,又要避免骨折部位大出血;既要实施救命手术,又需精准控制麻醉剂量。

1月15日,在ECMO持续运转下,该院骨科团队完成高难度双侧股骨及胫腓骨固定手术。主刀医生马腾形容:“就像在运行的精密仪器上做微雕,每刀都要平衡凝血与抗凝。”术后24小时ECMO成功撤机,标志着首道生死关被攻克。

创新模式打破治疗"死循环"

“这类患者以往常陷入‘保命’不能手术,不手术难‘保命’的困境。”急诊科主任王彦军揭秘三大破局关键: 智能抗凝管理:采用血栓弹力图等实时监测技术,实施“量体裁衣”式抗凝方案。 多学科团队协同作战:快速启动“严重多发伤患者多学科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组织急诊、骨科、麻醉及综合内外科等多学科开展联合救治,借助急诊医学科综合救治平台,抓住“黄金一小时”,多科联动与协作,提高了该例严重创伤患者的综合救治能力。

治疗序贯革命:动态调整治疗策略、整合多学科资源,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医疗。此患者就是在ECMO辅助下的损伤控制手术(骨折外固定架)优先进行外固定手术。

9处重伤全面修复青年重获新生

历经ECMO支持、多次手术和精心护理,小李于2月24日康复出院。复查显示其骨折愈合良好,肺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目前正在接受康复训练西安红会医院急诊科王彦军主任表示,此案例是严重多发创伤患者首次在ECMO辅助下完成多发性骨折外固定架手术(目前文献查新未见国内外有相关报道),开辟了严重多发伤救治的新思路,为多发伤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疗范本。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