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 后勤保障 >正文

勇于实践探索创新

2014.08.05浏览量:

7月28日,酷日炎炎。新楼门诊患者熙熙攘攘,放射科又迎来了周一拍片的“高峰期“,拍片第六室门前的患者又排起了“长龙“。六室主要担负常规脊柱摄影以及全脊柱、全下肢等多部位的特殊摄影。虽然患者较多拍片量很大,但在同志们的努力下工作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伴随着暑期的到来,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就诊量明显增多。临床需要拍全脊柱X光片的患者从原来的每日8例上升到20例左右,工作量明显加大。六室配备的GE D-6000型悬吊式数字化X光机DR,具有全脊柱的投照和拼接功能,采用专业的软件拼接装置。但由于此类机型采用的是对人体脊柱多次分阶段曝光跟踪式投照方法,而后再自行拼接全脊柱成像。由于拼接时拼接点上下两幅图像的投照角度不同有时稍不留心就会导致脊柱部分椎体重叠、偏移、甚至内固定物的重影,拼接效果有时不大理想,给临床诊断造成误导和困扰。而手动重新拼接不但处理步骤较多,且费时费力,也延误其他候检病人的等待时间,时常造成患者不满情绪,同时给放射科门诊工作的同志造成很大的压力。

针对全脊柱X光片出现的上述问题,科室高度重视,经科室周会多次讨论研究,放射科同志出主意想办法,最终科室决定选拔白云召、付锋伟两位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同志对全脊柱,全下肢等全景成像进行专职技术把关,后处理工作人员严把图像质量关,双管齐下确保全脊柱拼接图像不出差错,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于此同时,科室也联系机器厂家,反映出现的问题。我科两位同志与厂家工程师一起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商量解决方案。经过多次的切磋、反复的实践,制定出了最适宜的投照距离与取景范围,将椎体重叠、偏移以及内固定重影的出错概率降至了最低,甚至完全消除。同时,大家还对全脊柱成像拍摄时病人的体位也进行了优化分析和比较。由于此类机器的性能特点,全脊柱正侧位的拍摄时间较长,病人长时间站立身体难免会出现晃动,这会对拍摄过程和拼接效果产生极大影响。科室同志们经多方查找文献资料,反复商讨,推荐了三种拍摄体位:a.有人建议双手“抱肩位“,实践中观察到病人难以坚持,易晃动且双侧肱骨头遮挡颈胸段椎体导致图像质量不满意。b.北京积水潭医院现采用的双手“抱头位“(使用机器为philips机型)。c.放射科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双上肢平举交叉紧握扶杆的“交叉固定位“。经过反复不断地实践操作比较,观察图像,认为“交叉固定位“可将患者躯体固定牢靠,避免晃动,双侧肱骨头又可交叉错开,使颈胸段椎体显示效果良好。最终确定“交叉固定位“是最佳体位,并付之于实践工作中。

如今全脊柱全景成像拼接成功率已提升至98%,全下肢提升至100%。即使周一面对大量患者,忙碌的工作依然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就是建立在全科同志们不断奋发努力的基础上,而这仅仅又只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现在全科同志紧密合作、团结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厚,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迎难而上,探索创新,不断进取。放射科这个具有空前凝聚力的团队,正在用其不断完善的各项制度和掌握的先进技术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为红会医院“西部创伤中心“这座旗舰保驾护航。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