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说,是免疫系统“误伤”了自身的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体。
正常情况下,这些腺体负责分泌唾液和泪水,保持口腔和眼睛湿润。但当免疫细胞攻击腺体时,腺体功能受损,导致分泌减少。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和激素水平有关。
它常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全球发病率约0.5%-1%,女性多于男性,尤其40-60岁人群高发。
常见症状:不只是“口干眼干”
干燥综合征的症状多样,但核心是“干”。想象一下,每天醒来感觉嘴里像塞了棉花,眼睛干涩得难以睁开——这就是患者的日常。具体包括:
口干:唾液减少导致吞咽困难、说话费力,甚至增加龋齿风险。
眼干:泪水不足引发异物感、灼烧感,严重时可能角膜损伤。
全身症状:疲劳如“电量耗尽”、关节痛、皮肤干燥瘙痒,皮疹红斑,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肺部、肾脏受累及神经系统等脏器受累,表现为咳嗽、气短、尿频、多尿及手足麻木等表现。
这些症状易被误认为“亚健康”,延误诊治。如果常感“干渴难耐”,别忽视,及时就医是关键。
如何诊断?科学检查来帮忙
诊断干燥综合征需专业评估。风湿免疫科采用多维度方法:
症状问卷:通过标准量表(如ESSDAI)评估口干眼干程度。
功能测试:Schirmer测试(测量泪液分泌)、唾液流率测试(评估唾液量)。
血液检查:检测抗核抗体(ANA)、抗SSA/SSB抗体等自身免疫标志物。
影像学:唾液腺超声或MRI观察腺体结构。
国际标准要求至少两项客观检查阳性,结合症状才能确诊。早期诊断可预防并发症,如眼部感染或牙齿脱落。
治疗与管理:科学方法让生活更滋润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症状。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和唾液替代品缓解“干”扰;免疫调节剂(如羟氯喹等)控制免疫攻击;严重时可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生活调整:多喝水、使用加湿器;避免吸烟和干燥环境;口腔护理(如含氟牙膏)。
康复支持:物理治疗缓解关节痛,心理辅导应对疲劳焦虑。
研究表明,规范治疗下,绝大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提升。记住,这不是“小毛病”,及时干预能避免长期损害。
世界干燥综合征日,我们呼吁:关注身体信号,早发现早治疗——让“干”扰变成“滋润”的生活。
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7:30
周六及周日,8:30-12:00,13:00-16:30
院内新闻
干燥综合征丨不只是"干"的烦恼——全面认识这种隐匿性疾病
2025-07-24聚焦康复丨陕西省首期适宜技术“三步五法”培训班圆满举行
2025-07-24医院召开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暨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和重点岗位干部专题座谈会
2025-07-24喜讯!西安市红会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五级评审
2025-07-23服务基层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开展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2025-07-23义诊公告丨三伏调代谢 义诊助生长 护航青少年发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