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华商报】一天放屁数十次竟是癌症信号?

2025.01.14浏览量:

1747010858898.jpg

69岁的邵大爷近日总觉得肚子排气多,大便也不成形,因为没有腹痛腹胀的症状,所以并未放在心上。一周前,邵大爷在排便时出现了便血,虽然心里有点担心,但误认为只是“痔疮”的他依旧再三拖延,直到家人多次催促后,才同意前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肠镜检查显示,邵大爷结肠有多发息肉,直肠存在一个隆起的病变,病理结果证实为中分化的结肠腺癌,已经发展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程度,并可能需要术后化疗来进一步控制病情。这个结果让邵大爷后悔不已,自己只是放屁多,怎么会变成癌症呢?如果能早一点去医院治疗,是不是能更早发现问题?
   放屁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生理现象,我们每天平均会放屁10到20次,这个频率受到饮食和消化系统健康的影响。那放屁和肠癌有直接联系吗?肠癌都存在哪些高危因素?又该如何预防呢?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到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张媛医生。

  肠癌可改变放屁习惯
  还伴随便秘、腹泻、大便变形等症状

   张媛医生表示,受饮食影响,豆类、洋葱、土豆、红薯、萝卜等食物中含有难以消化的成分,被肠道细菌分解时会产生更多气体。而吃饭过快或喝太多碳酸饮料也会让你吞下额外的空气,增加放屁次数。除饮食影响外,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干扰食物在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会让气体产生过多或排出不顺畅,比如肠道有益菌减少、有害菌繁殖时,食物发酵异常,可能会导致更多的气体。
   “尽管经常放屁可由多种非肠癌因素引发,但肠癌确实可能改变放屁习惯。”张媛医生表示,肠癌是肠道黏膜上皮恶性肿瘤,涵盖结肠癌与直肠癌。肿瘤在肠道生长,可能阻塞肠道,影响肠道内容物与气体排出,致放屁次数减少;也可能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或消化功能紊乱,令放屁次数增多且有异味。此外,肠癌还伴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大便形状变细、变形,大便带血或黏液,腹部疼痛、腹胀以及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其他症状。若经常放屁并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就需高度警惕肠癌。

  肠癌与基因、年龄、息肉等因素有关
  40岁以上人群建议行胃肠镜检查

   肠癌的发生都存在哪些高危因素呢?张媛医生表示,首先肠癌与基因有关。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则可以认定为存在肠癌家族史。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其患癌风险会显著增加。
   那肠道里长了息肉,会发生癌变吗?在张媛医生看来,肠道息肉,顾名思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是否会出现癌变,主要与息肉的性质有关。大肠息肉根据病理性质可以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无需太过担心。而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是最高的。
   此外,肠癌的发生也与年龄有关。“很多肿瘤都是从粘膜层开始,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胃肠镜才能被发现。建议40岁以上人群,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每三年复查。”而对于胃肠镜检查后,存在腺瘤性息肉,应密切随访观察,半年或一年进行胃肠镜复查。张媛医生提醒,若放屁异常持续超两周,或伴有大便性状改变、便血、腹痛等其他可疑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尤其是有肠癌家族史、肠道息肉病史、慢性肠炎病史等高危人群,更要加强筛查,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发现病变、早治疗,守护身体健康。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孙夏
  >>专家介绍
   张媛,毕业于北京大学,内科学硕士,现就职于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北院区),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肝病、炎症性肠病、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诊治。
   可关注西安市红会医院互联网小程序,互联网医院搜索“张媛”医生进行线上诊疗。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