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检查科齐华光团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其临床研究论文《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in Cervical Spinal Canal Stenosis Decompression Surgery》在国际脊柱领域顶尖期刊《The Spine Journal》发表。
该期刊作为北美脊柱协会(NASS)的官方刊物,在中科院和 JCR 分区中均稳居 1 区,2024 年影响因子 4.9 分,在全球脊柱外科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众多脊柱领域专家学者密切关注的前沿学术阵地。该成果能发表于脊柱外科顶刊,充分说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与权威认可,成为脊柱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IONM技术的团队之一,功能检查科神经电生理团队目前拥有年平均超过4000例脊柱手术监护经验,监护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为本次研究提供了扎实的临床数据支撑。第一作者:张勇杰、李佳良(共一),通讯作者:齐华光、黄大耿。本研究通过大数据样本分析,将术前解剖影像学特征、功能评分与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关联,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及实际临床应用价值的术中监护预警模型。
在颈椎管狭窄手术中,神经损伤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技术可实时预警神经损伤风险,但其预警准确性与术后预后的关联性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大样本数据分析,明确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警报事件的高危因素,并建立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模型,为优化手术安全提供了循证依据。
研究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1,622例颈椎管狭窄手术病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评估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预警因素建立风险分层模型。关键结论包括:术前高危预警因素:黄韧带肥厚合和(或)并后纵韧带骨化;术前mJOA评分<12分,此类患者术中警报阳性预测值高达90.6%(低危组40.7%);不可逆性警报患者术后6个月mJOA改善率显著低于可逆性警报组,术中警报可逆性是预测神经恢复的核心指标(p<0.01)。
对临床的应用价值包括:在术前评估阶段可以通过CT/MRI筛查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结合mJOA评分实现风险评级;在术中协助决策:不同风险程度患者的术中报警需结合术中关键操作步骤以及实时各项电生理指标的变化程度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术后评估处理:不可逆警报患者及时进行术后神经功能动态评估,建议及早介入康复治疗,协助功能恢复。
功能检查科电生理团队简介
齐华光主任神经电生理团队技术人员16人,其中医师13人、技师3人,团队包含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研究生学历6人,在职攻读3人。省市国家级学术任职12人次,副主委任职4人次。参编论著7部,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指南1项,共识2项。发表论文多篇。科室配备9台门诊肌电诱发电位仪(含经颅磁刺激仪1台)和13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仪,年均完成门诊检查9500余人次、术中监护4000余台次,工作效率在全国位于前列。为临床诊疗提供扎实技术支持。
科室坚持临床需求导向,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团队定期开展多学科病例讨论,持续优化检测方案,为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提供个性化电生理支持,切实提升手术安全性与诊疗效率。
第一作者简介
张勇杰
功能检查科医师,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科研成果:近5年以第一作者(包含共一)身份发表SCI 4篇,累计影响因子21.7分。
院内新闻
西安市红会医院运动医学诊疗中心助力“浮针祛痛 科技暖心”公益活动圆满举办
2025-04-28我们的节日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开展我们的节日五一 “爱菊健康行” 职工活动
2025-04-28体医融合丨西安市红会医院为"人才踏春欢乐跑"活动构筑健康防线
2025-04-28惠民活动 |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预防接种女性HPV疫苗减免惠民项目
2025-04-28创新疗法丨新型靶向疗法为免疫介导周围神经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4-28勇于创新丨双重“混合手术”巧解颈部脊髓损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