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探索实践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创新实施侧卧位椎体成型微创术救治高龄骨折患者

2025.04.14浏览量:

近日,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创伤与老年病区为一位75岁的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椎骨折患者闫先生,开展了侧卧位下胸椎后路椎体成型术。手术效果显著,闫先生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现已顺利出院。

5天前,闫先生因不慎摔伤,导致背部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无法起床仅能简单翻身。在当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胸7椎体骨折,并接受了保守治疗,然而效果并不理想。闫先生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病史,肺功能严重受限。5天的保守卧床治疗让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于是紧急前往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创伤与老年病区寻求进一步治疗。

“一点都趴不了,喘不来气”,闫先生表示自己已多年无法俯卧,并一度感到绝望,“实在不行就回去了”。

[3]图片.png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经皮椎体成形术通常采用俯卧位进行,以确保手术的稳定性和操作的便利性。然而,对于伴有矽肺、严重脊柱畸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肋骨骨折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来说,俯卧位可能会对呼吸和循环功能产生明显影响,患者往往难以耐受。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院长郝定均和创伤与老年病区负责人许正伟深入分析了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全身麻醉可能带来的插管及脱管困难、增加肺部感染风险以及术后患者认知障碍等问题,他们认为采用全身麻醉的风险过大。相比之下,局部麻醉不仅避免了气管插管的需要,还能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神经损伤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术后恢复速度更快。经过对患者病情的仔细研究,医疗团队决定采用局部麻醉下侧卧位进行伤椎椎体成型术。尽管这种体位下完成精准穿刺的难度较大,且患者存在坠床的风险,但团队并未退缩。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在手术室医护人员和术中影像科的紧密配合下,张正平副主任医师团队顺利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仅历时30分钟。术后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得到有效缓解,甚至能够步行回家。

[4]图片.png

据悉,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骨科急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这类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系统内科疾患,且普遍存在骨密度显著降低、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差等病理特征。临床上根据椎体压缩程度、神经压迫情况及患者全身状况,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严格卧床保守治疗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微创手术。然而对于基础疾病复杂、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或存在重度脊柱后凸畸形难以维持俯卧体位的特殊患者群体,传统治疗手段面临严峻挑战:长期卧床易引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等致命性并发症,而手术风险与体位限制又使微创介入治疗难以实施。

针对这一临床困境,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创伤与老年病区创新性开展了侧卧位局部麻醉下改良椎体强化术。该技术突破传统俯卧位限制。术中仅需局部浸润麻醉,避免全身麻醉风险;侧卧体位显著降低对心肺功能的压迫,尤其适用于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或心功能III-IV级的危重患者。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可即刻下降5-7分,24小时内即可在支具保护下离床活动。此项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不仅有效规避了传统治疗方式的风险瓶颈,更实现了快速疼痛缓解、椎体稳定性重建与早期功能康复的三重治疗目标,为高龄危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开辟了安全高效的治疗新路径。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