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西安晚报】久坐、吸烟、不爱喝水……别让这些坏习惯成为堵住血管的致命“塞子”

2024.10.23浏览量:

1729670821089.jpg

白先生的椎间盘突出手术很顺利,但一周后突发急性肺栓塞,命悬一线。医生紧急实施微创手术取出堵在肺血管中的血栓,才打通了生命通道。胡女士从国外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回国,下飞机后突然晕倒,没想到也是肺栓塞,幸亏救治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血栓的形成常与三大因素有关

无论是哪个部位的血管堵塞,其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血栓。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容易造成突然死亡。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会导致脑梗死,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会导致心肌梗死,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不少人认为血栓性疾病防不胜防,但血栓的形成其实与不良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突然发病往往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西安市红会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吴智群提醒,久坐、吸烟、喝酒、不健康饮食、饮水少、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血栓形成的诱因。

据吴智群介绍,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大家熟悉的心梗、脑梗的根源就是动脉血栓,以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著称。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静脉出现发红、肿胀、发硬、结节、疼痛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溃烂、肌肉萎缩坏死等;如果血栓游走到肺,就会形成肺栓塞,非常凶险。

血栓的形成常与三大因素有关。一是血流缓慢。长时间久坐久站、卧床,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例如,长时间乘坐飞机、汽车,长时间打麻将、上网或长时间卧床,都容易发生血栓。

二是静脉内膜损伤。静脉内膜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若静脉内膜受损,可导致静脉内血栓形成,常见于手术、创伤后。

三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高凝状态即血液变浓稠。血液容易在静脉内凝固,加上内膜损伤或血流缓慢,就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最容易“藏”血栓。吴智群说,人体静脉出现血栓的概率很高,久坐、久站会导致局部的血流速度过缓,在静脉中凝成血块。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高发。“这就好比一根水管,如果水垢过多,顺流而下,就会附着在管壁上,久而久之造成淤堵。”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上“游”到肺动脉,就可能引发肺动脉栓塞。轻者引起咳嗽、胸闷、憋气,重者引起猝死。

因此,吴智群提醒,血栓性疾病常常危及生命,如果怀疑有血栓形成,应立即到医院就诊。随着医疗技术发展,现在的血栓性疾病不需要开刀就能解决,通过介入新技术抽吸、溶栓等,可以实现伤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

记住这六个字 帮你远离血栓

“血栓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预防手段。”吴智群说,记住六个字,就可以让血栓远离大家。

一是“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的风险。所以,要改掉久坐不动的习惯,通过适量的活动来防止血液黏稠、流动缓慢。

二是“戒”。长期的烟酒刺激,会对血管管壁造成非常大的伤害,也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加患病风险,应及时戒烟限酒。

三是“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要注意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同时,药物治疗在血栓预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严格遵医嘱服药。

四是“食”。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高油、高嘌呤、高盐的食物,避免血液变浓稠。注意足量饮水,可以使血黏度下降,维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

五是“稳”。要保持情绪稳定。情绪过于紧张、激动、大怒,都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骤升、血液变稠,从而影响人体正常血液循环,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破裂。做到心态平和,心脑血管的运行也相对稳定,减少疾病发生率。

六是“查”。要定期检查身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特别注意。脑血栓的发生是突然性的,当身体出现“一闪而过”的信号时不能忽视,只有重视起来才能让自己躲过危险。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