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隐秘的角落”丨反复腰腿疼 全脊柱内镜成功解决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4.05.21浏览量: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组织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以外,机械性的压迫或者刺激同一节段神经根后节及神经根,引起同一节段神经根支配区域的下肢放射性疼痛,同时合并腰骶部疼痛,并伴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的不同程度皮肤异常感觉或无力症状。

  1974年,Abdullah等首次将这种累及同节段神经根的椎间孔外突出物命名为“极外侧型” (Far lateral or extreme lateral),在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占得比例约为2.6%-11.7%,最常见为L4-5(30-60%),其次常见间隙为L3-4,L2-3,L5-S1比较少见。该型椎间盘突出容易与上一位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互混淆,极外侧型可分为椎间孔内突出型和椎间孔外突出型,其突出髓核压迫上一椎间隙神经根走行于椎间孔处或椎间孔外,如 L3-4间盘突出压迫L3神经根,L4-5和L5-S1间盘突出分别压迫L4和L5神经根。(图 1)。

  由于病理解剖部位比较特殊,临床医生往往“只闻其声,而未见其人”,易出现误诊。Montinaro等报道误诊率大约接近30%左右。并且在术中手术显露较困难,技术水平要求相对比较高,临床治疗相对棘手。

DM_20240523090618_001.PNG

图1(L3/4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D打印模型)

  01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腿痛较腰痛重,大腿前方痛,休息及安静时也痛。常因疼痛而步行困难,84%有间歇性跛行,该类型患者的腰痛压痛点主要在骶脊肌外侧缘,而非棘突旁或中央部位。检查可见直腿抬高阳性、股神经牵拉征阳性、肌力下降,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之所以较椎管内型的明显,①突出组织压迫了位于椎间孔内的感觉神经节,②椎弓根及横突基部有一纤维带,横跨于刚出椎间孔外口的神经根上,使之固定不易移动所致,因此患者的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刘鹏副主任医疗组通过多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病例的总结,认为当遇到腰腿痛伴随相应神经根受损症状,而MRI未显示明显椎间盘突出时,应考虑该类型腰椎间盘突出。此外,神经根封闭诊断对此类间盘突出的诊疗效果不佳,因为局麻药易在极外侧位置扩散,难以存留于神经根部位,导致诊断性封闭无效或疼痛改善不明显。因此,术前对于CT和MRI影像的仔细读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3D打印技术也是术前诊断极外侧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图1)

  FLLDH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以往的非融合手术方式,如单纯髓核摘除术,为了取出椎间孔及孔外的髓核组织,需破坏较多关节突关节,可能会造成医源性的腰椎不稳定;因此后来融合固定手术成为主流。但是融合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大,会产生术后失败综合征及相邻椎间隙退变(ASD)的风险。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为FLLDH的治疗方式提供了更优的选择,在可视的视野下以最小的创伤获得和开放手术相同或者更好的效果。

 

  02病例分享

DM_20240523090618_002.PNG

DM_20240523090618_003.PNG

图2. 术前腰椎CT和MRI

  60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腰腿酸痛3年,突发右下肢剧痛2天”来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腰椎病区就诊。该患者3年前出现腰腿部疼痛,未重视,2天前腰痛症状加重伴右下肢剧烈疼痛,无法平卧且休息后症状无缓解,夜间疼痛难以入睡。经医生查体发现右臀部及大腿前侧不适,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阳性。CT及MR检查后发现该患者也是比较少见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图2)。为明确诊断,对患者行L3神经根封闭,患者自述疼痛缓解不显著。


图3.术中定位

  明确诊断后刘鹏副主任团队决定采用脊柱内镜微创技术治疗该患者。术中通过1cm-1.5cm的切口建立工作通道(图3),取得髓核及钙化组织若干(图4),手术总时长70min。该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第二天即佩戴腰围下地行走,患者满意度高。

DM_20240523090618_006.PNG

图4(1)出口根及突出椎间盘

DM_20240523090618_007.PNG

图4(2)减压后出口根

DM_20240523090618_008.PNG

图4(3)取出的髓核组织

  副主任刘鹏表示对于极外侧椎间盘的治疗,术中的穿刺定位是关键,准确定位椎弓和横突是确保手术成功的核心,椎间孔内的间盘突出通常可以通过镜下找到关节突等骨性标志,而外侧突出的镜下没有常规骨性标志物,这容易导致术区定位困难,医生可能会在术中“迷失”。

  术中需要特别注意椎弓和横突的定位,这有助于确定突出的具体位置,避免误操作,此外清晰显露硬膜和出口根是术中确保神经损伤的核心。通过精准剥离和显露,可以避免对神经根的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DM_20240523090618_009.JPEG

图5术后MRI影像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一周后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这表明,脊柱全内镜技术在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03经验总结

  由于极外侧椎间盘突出位置的特殊性,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相对困难。

  一是因为出口根位于肌肉深层,显露辨识更困难。

  二是因为术中容易出血,影响手术视野。

  三是因为显露出口根和椎间盘时,需要较大范围剥离肌肉,创伤较大。

  脊柱内镜技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明显的弥补了传统开放手术的缺点。效果可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治疗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手术方法。尤其对于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来说,该方法是一种值得选择推广的手术方式。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