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检查科术中神经电生理团队在知名脊柱外科杂志《European Spine Journal》(影响因子2.8分)发表了一篇题为“Value of multi-channe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recor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coliosis correction surgery”的论著,贠阳和张勇杰为共同第一作者,齐华光和闫亮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提出了皮层多通道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矫形手中监护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这是在国际术中电生理监测领域提出的创新型监测模式,对于提高脊柱侧弯术中监护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脊柱侧弯畸形是严重的脊柱畸形之一,而神经系统的损伤是脊柱侧弯矫形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神经损伤可导致患者术后永久性瘫痪,因此有效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对保障脊柱矫形手术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常规的IONM技术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s)、经颅电运动诱发电位(MEPs)和肌电图(EMG)。SSEPs主要用于监测脊髓后柱感觉通路的功能, MEPs主要反映脊髓前柱运动通路的功能。手术中IONM的显著变化或丢失被认为是脊髓功能障碍的表现,并且被认为越快纠正,术后患者发生永久性功能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后柱感觉传导通路异常可能导致SSEPs的改变,脊柱侧弯患者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平衡异常、本体感觉异常、振动反应差异,过去的研究表明脊柱侧弯患者的SSEPs监测成功率明显降低。
西安市红会医院术中电生理团队基于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SSEPs的记录位点对于提高监护成功率十分重要。代表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去极化的初级皮质反应通过固定在头皮的电极进行记录,由于腿和脚的主要感觉区位于大脑半球间裂内中央后回的近中侧,如果腿部区域位于半球间裂的浅部边缘,则在头皮处偶极子方向将是垂直或斜的,如果下肢区位于半球间裂较深的区域,则偶极子方向会相对更水平,下肢区域定位的微小差异会导致头皮记录电位场的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个别患者中,很难预先预测哪些特定部位对监测最有用,因此在手术操作部位水平以上的多个部位进行记录有助于提升脊柱侧弯患者的SSEPs监测成功率。
此项回顾性研纳入了176名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患者,研究结果证实了与传统的Cz’-Fz记录位点相比,增加的C3’-C4’互为参考通道所记录的SSEPs的监测成功率显著提升,单通道和多通道记录的SSEPs监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5%和80%,而特异性分别高达97.5%和98.8%。在术中报警病例中,多通道监测的患者术后新发现的运动感觉功能受损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因此得出结论在常规Cz’-Fz单通道记录的基础上增加了C3’-C4’互为参考多通道记录方式可能为SSEPs监测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更好地保护接受脊柱脊髓手术的患者避免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
此研究是功能检查科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国际知名脊柱杂志的第一篇学术成果,术中电生理团队在齐华光主任的带领下,积极进取不懈探索,坚持创新,重视理论学习与科研思维的培养,专注于科研总结与临床实践的相互转化,致力与临床科室紧密配合协作,努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院内新闻
活动预告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将开展世界狼疮日义诊及科普讲座活动
2025-05-07防治哮喘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开展世界哮喘日义诊活动
2025-05-07健康科普丨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为何总“结伴而来”?
2025-05-07快速康复丨30分钟胆管无创取石!ERCP技术微创“拆弹”
2025-05-07专病专治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病门诊:消灭胃病“刺客”
2025-05-06咬合危机丨张嘴困难、关节“咔咔”响?可能是这种常见口腔病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