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型。卒中是我国第一位致死和致残的疾病。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卒中。每10个患者就有7-8人因卒中致生活不能自理。
西安市红会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由院前急救、急诊医护、影像科、检验科、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室组成的庞大团队,在刘立平副院长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下,在急诊科王彦军副主任、磁共振室马晓文主任、CT室姜永宏主任、神经内科胡晓辉主任、吕超副主任、姜曌副主任医师、马洁副主任医师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协作下,医院脑卒中中心绿色通道已经日臻成熟,成功开展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优化收治流程、缩短治疗时间,充分保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次应用阿替普酶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11月24日,顾奶奶在吃饭时突然感觉左侧偏身麻木、无力,由家属陪同急来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经过初步问诊后考虑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立即启动医院卒中绿色通道,快速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头颅CT等相关检查,并通知神经内科值班医师急会诊。
神经内科马洁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赶往急诊科,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仔细查体后,结合磁共振影像考虑患者为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2分,在溶栓的时间窗内。患者完善检查后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未见脑出血,发病在4.5小时内,处于静脉溶栓治疗“黄金期”,符合静脉溶栓指征。
在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溶栓的风险及获益,并经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立即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经过一个小时的溶栓治疗,溶栓过程顺利,溶栓后顾奶奶的左侧偏身麻木、无力基本恢复正常,目前正在进一步诊治。
马洁副主任医师介绍,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救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黄金时间窗”是4.5小时,在这个时间段内给予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良好,如果超过4.5小时,那么静脉溶栓效果会降低,出血风险将会增加。
这是医院神经内科在成立卒中绿色通道以来,首次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取得了圆满成功,它的成功实施和医院急诊、影像、检验、药剂等各个相关科室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静脉溶栓技术的顺利实施填补了医院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领域的空白,也是对神经内科溶栓团队开展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一次检验,反映了神经内科在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了医院卒中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的建设成果。
更精准 更微创
首次开展脑血管造影业务
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手术在胡晓辉主任、吕超副主任、姜曌副主任医师等带领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近期成功完成了两例脑血管造影手术。
影像提示左侧额顶叶及右侧脑室体旁
梁女士因左半身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来医院就诊,核磁检查提示急性脑梗死、颅内部分重要大血管完全闭塞。入院第4天,梁女士左半身无力症状加重,神经内科吕超副主任评估后,认为进展性卒中患者存在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必要性。
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仅剩一残端显影
胡晓辉主任、吕超副主任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果证实患者颅内重要大血管已完全闭塞,为患者后续治疗提出了指导意见。
此次脑血管造影是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独立完成,标志着神经内科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迈上了更加精准、微创的新台阶。
近年来,在医院“12333”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以“大综合、强骨科”为发展目标,依托骨科学科,促进多学科发展,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全院科室将努力奋进,力争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快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院内新闻
西安市红会医院召开贯彻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暨关键岗位、第三方人员廉洁警示教育会
2025-06-13记忆包裹丨西安市红会医院联合文艺南路社区开展认知障碍知识科普义诊活动
2025-06-11鼻腔护理丨鼻干、刺痒、出血 六月鼻腔为何 “脆弱不堪”?
2025-06-11“一科一品”丨西安市红会医院感染科开展高血压宣讲活动
2025-06-11医警联动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组建“最小应急单元”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2025-06-11交流学习丨西安市红会医院皮肤科与医疗美容科受邀参加中国微创医学美容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