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听西安市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回忆40年间西安医疗卫生事业的变迁,现在看病越来越方便!

2018.09.04浏览量: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40年沧桑巨变,40年飞速发展,西安医疗卫生事业全面腾飞,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作为一名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西安市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讲述了他所经历的西安医疗行业40年的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西安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设备,从过去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的核磁共振、3D显微镜、手术机器人等;就医方式,从群众患病排队找医生到家庭医生主动签约上门服务;医疗资源分布,从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综合医改、分级诊疗、药品零差价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看病不再远、不再难、不再贵……

       初见红会医院郝定均院长时,他正在和专家们讨论即将开展的一场虚拟手术方案。作为一名从医40多年的老医生,郝院长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医卫事业的发展,对于现在的就医条件,他说这在过去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郝院长的舅舅是位针灸方面的乡村名医,上世纪后半叶用飞针为不少村民治好过各种疑难杂症。受舅舅的影响,郝院长15岁就接触针灸,经过苦学,他的针灸技术进步很快,一两年后便可熟练地为人进行针灸理疗,并暂时性地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郝院长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农村人刚开始生病一般都不会去看医生,就在家硬扛着,直到病情很严重实在扛不住了,才会找医生医治“。那时候的“赤脚医生“,没有白大褂,没有听诊器,一个简易的出诊箱内装的医疗器械就是银针和一点简单的药品。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第一年,作为村里仅有的两名读过高中的“高才生“之一,郝院长参加了高考并顺利被西安医学院录取,他告别了“赤脚医生“,进入大学校园系统学习临床医学。


1982年,郝定均院长(左三)在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时的情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郝定均院长在上大学期间,只要学校放假就回老家帮人看病。

      “那时候,大多数农村的医疗水平还很低,我老家所在的村子也不例外。当时村上小诊所里的医疗用品少之又少,只有注射器、纱布、针头以及一些治疗头疼脑热的简单药品,诊所面积也十分有限,破旧的小房子里就放个简单的药品柜和一张诊疗桌“,郝院长说,诊所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相比以前在田间家中为患者诊治已经有了进步,患者起码有了一个固定的就医地点。

       让郝院长难忘的是,相比现在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那个年代的诊所里最常规的配备只有注射器,不但数量有限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每次使用完后用开水煮一煮消消毒,然后继续投入使用。

      “如果放到现在,这可能让人无法想象。“郝院长说,那时候如果感冒了,吃药没有好转,才会选择肌肉注射。当时的吊针管也是重复使用,遇上疾病高发期,村民们打的吊针都需要排队轮着用。

      “那个年代的人健康意识很薄弱,大部分人生病都是硬扛,扛不住了最多吃几粒药,实在不行才打针。“ 郝院长感慨,这既源于当时的艰苦条件,也源于人们的健康意识缺乏。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是我们过去看病的标配仪器,和现在这种高端的医疗器械完全没法比。以前患者少,医生除了看病还要承担其他的岗位职责,打针、开药、收款等样样都得干。“郝院长回忆到。

       在过去,一个听诊器就把几乎所有的病都看了;现如今,多种先进医疗设备被引进使用,核磁共振、心脏彩超等更新换代很快,诊断结果一目了然。过去手术台上的日光灯,现在全被无影灯所替代。

       郝院长表示,三四十年间,不仅医疗设备的变化很大,医用材料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进。以前治疗骨折,医生徒手压住患者的伤腿用钢丝缠绕来固定,3个月钢丝就断了。现如今脊柱螺钉等高科技材料普遍运用到手术中,3D打印高分子材料也已经开始植入人体,可以充当肋骨用来保护人体内脏。


 郝院长说:“我们曾收治一例胸壁肿瘤患者,用手术切除肿瘤后会造成患者胸壁缺损,我们就采用3D打印技术对患者进行胸壁重建,给病人成功换上3D打印钛合金胸骨。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从高端医疗设备到高素质医疗人才,从精细的诊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从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走进家门服务的家庭医生……

       郝院长感叹:“改革开放40年来,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投入,让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了,老百姓生病再也不像当年那样硬扛了。“

     “干净整洁的环境,宽敞明亮的诊室,划分细致的科室,日新月异的设备,突飞猛进的技术。“

       提及现在的就医环境,郝院长感慨不已:就拿红会医院来说,历经三四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西安市红会医院拥有床位1600张、2个院区、3个院中院、5个诊疗中心、51个临床科室,多种学科并存,是一所集医、教、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年手术50000余例,患者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区市/省(区、市)/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区、市。

       同时,作为陕西省骨科医院,红会医院又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省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硕士培养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高级职称专家335人,博士、硕士导师60余人,年招收硕士、博士及博士后50余名,在385个各级学术团体兼任委员以上162人。

       医院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各级科研立项近300项;发表论文2400余篇,其中SCI收录350余篇;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9项;获得国家及国际专利48项,出版专著、译著60余部,在全国骨科学术年会的投稿及发言数量名列前茅,每年参加欧美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大会发言30余人次。

       红会医院还相继成功举办了西安首届世界骨科大会、西安国际骨科大师讲坛、国际骨科高峰论坛及丝绸之路西安国际骨科学术大会,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40余位世界顶级专家为客座教授,促进了医院科研教学的快速发展,为医院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发展变化,就是西安医疗卫生事业巨变的一个缩影和写照。40年来,西安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医疗卫生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与突破,随着健康西安的全面建设和不断推进,将为西安市民及周边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