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西安市红会医院成丽:不辱使命 勇敢向前

2020.02.18浏览量:

从走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症监护病房那一刻,我的神经也紧绷起来,但不辱使命,勇往直前。

1、护士包装似“太空人”

穿着厚重裹的严实的防护服隔离衣,捂着N95、医用外科口罩,一进病房就是10多个小时。这对常人来说仿佛是一种考验,但对于抗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却是一道救命的防护线。上班前,在准备间由控感护士挨个进行检查,看隔离衣是否穿好,有无破损,口罩是否捂严,不漏气,帽子是否戴紧,没没有外露头发,手套是否戴好,鞋套是否套紧,如果防护服帽子不严实还要用胶布或者透明胶带固定,从不漏查一项,保证没有一点皮肤外露。有时候还会因一个口罩漏气反复戴了好多次才能过关。

微信图片_20200213151753.jpg

进入新冠隔离病房,必须通过三道门。为防止空气对流造成污染,总是先盯着队友打开第一道门,全部进入后,再把第一道门关好后,再打开第二道门,继续全部进入后,确保第二道门关紧,再打开第三道门进入病房,病房如同太空舱,让这些天衣无缝的“太空人”开始每天繁忙的工作。

2、三层手套也能一针见血

我所在病区为武汉市第九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病人均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患者,病人最多时候有38人,现在不到30人,年龄在60岁左右,每次早班,输液是治疗工作之一。病人液体滴得不好,特别是病人心情急躁的时候,经常会朝护士们发脾气。在这个护理过程中,护士们经常会碰到有意“考验”,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病房为污染区,是护士呆的时间最长,接触病人最多,干的活儿最杂,感染几率最高地方。每一次穿戴四层衣、服、两层鞋套、两层帽子和二层口罩、三层手套,即使不干活,都会觉得缺氧胸闷,何况还要输液、打针、抽血气、测体温、换氧气筒、清理排泄物……其中戴着手套为病人扎针成为护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一个难题。护士们原本个个“一针见血”,可如今经常有人失误,因为有些年龄大,患者经过高热期后,血容量相对不足,血管充盈不够,或者因护目镜面屏起雾,影响视线,或因隔着3层手套扎针根本找不着感觉,真的手感全无,如同大海捞针一样。我作为重症监护外病区责任组组长,也是外围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之一,除给队友的“救火”,也主动把这些“难活”揽到自己身上。为尽量减轻病人扎针时焦虑,边和病人拉着家常,握着病人的手,看看皮肤血管走向,在疏导者患者情绪时,用带着三层手套给病人绑止血带、消毒、用眼睛寻找护目镜面屏里视野最清晰角度进行穿刺,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成功固定后,有时需要到病房外吹个风,让护目镜视野好一些,再继续下一个病人。一针见血是对护士基本要求,但对于病人是最大的安慰,每当此时,病人感激的泪水几乎是伴随着药液一起一点一滴往外涌……有时因为病人简单的一句:谢谢你,技术真好,不疼。”诠释了作为护士的这份职业被尊重而感动。

微信图片_20200227153245.jpg

3、 护理操作迎难而上 

在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重症监护室的第一天,病区分为四个责任组,作为责任组组长,负责安排病区护理工作。因为有这份责任,我就主动承担病区危重病人护理,也协助其他队友完成呼吸机护理、吸痰、取鼻咽拭等危险性大的工作。采集鼻咽拭子标本是危险性很高的一项工作,即使每次与病人有半米之隔,受采对象鼻咽部受到刺激很容易咳嗽打喷嚏或者呕吐,就这样的一个动作,意味着将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甚至喷溅内容物直接喷到面屏上,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稍有不慎,护理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病区一位姓刘的病人采集鼻咽拭子,当拭子距离鼻腔时突然打起喷嚏来,再把拭子进入鼻腔时,患者又出现了咳嗽,打喷嚏,我不自觉躲避了下,患者见状说了声:“对不起!没控制住”。我随即安慰道:“放轻松,别紧张,紧张的话就容易咳嗽打喷嚏。” 看到病人不好意思,也觉得自己这样不够专业,随后调整自我认知,随着采集咽拭子越来越娴熟,也拉进和病人距离。近期病人是陆续治愈出院,也觉得再难再累的工作也是值得的。

微信图片_20200227153300.jpg

4、滚氧气筒救助病人

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病人氧和不好,多数需要吸入氧气,基于武汉九院设备带供氧压力不足,不能满足病人需求,需要氧气筒供氧。也有病人用设备带的氧气,流量已经调制氧流表最大,都很难感受有吸入氧气治疗的效果,也要更换氧气筒来治疗。每次上班除交接病人外,还需要查看氧气筒是否有氧气,备用氧气筒够不够。有呼吸机的病人,需要每小时换一次氧气筒,其他病人需要3—4小时换一次,每个班下来至少用40桶氧气,氧气筒都是一个人高的,搬动起来很费劲。护士们换一次氧气需要找扳手,推氧车,甚至得一点一点滚到病房,先卸表,再安装,再把空筒再回固定位置,每次至少需要5—10分钟,是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累是肯定的,但看到氧气筒氧疗非常好的效果,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微信图片_20200227153314.jpg

数小时直到完成任务才脱下厚实的防护服,看到脸上满是勒痕,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这个时候没想太多,就是职责使命所在,相信疫情很快能过去的。


微信图片_20200227153326.jpg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