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发病年龄、遗传因素和控制情况有关,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30岁以前诊断糖尿病的病人,10年后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约占50%,而30年后约占90%。1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5-9年里出现眼底病变,血糖控制好的比血糖控制差的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要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工作年龄段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预防及干预治疗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临床表现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伴有大视、小视、有色视、视物变形等。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随着纤维组织增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诊断
(1)眼底检查:对糖尿病病患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带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
(2)特殊检查(进一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并发症
最常见的是眼底出血、玻璃体出血,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应积极有效控制糖尿病,治疗全身血管性疾病,高血压及心、肾疾病,改变微循环,避免视网膜病变恶化保存视力。
预后
早期诊治预后良好。一旦合并症发生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黄斑病变及视网膜脱离等,预后不佳。
预防
1.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2.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一般出现临床意义黄斑水肿时要进行激光治疗。进行激光治疗前一般应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据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治疗时需注意避开中心凹周围500µm的区域,以免损害中心视力,另外注意在治疗时激光斑间应由空隙不可相连。
科普知识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预防
2020-05-19点眼药勿随意
2019-04-23春季结膜炎
2019-04-23关爱老人,从眼开始
2018-05-23都是手机惹得祸
2018-04-24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