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眼科>科普知识>正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012.05.22

1、什么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进行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变性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中心视力出现下降、视物变形、出现软性渗出、或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出现局灶性萎缩或黄斑盘状疤痕病灶。主要通过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目前治疗手段包括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局部应用药物等。


2、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如何发生的?


视网膜色素上皮是保证视网膜正常功能的基础,其在视细胞(视杆和视锥细胞)和脉络膜之间发挥基本的代谢及生理功能,包括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生成转运代谢物质,在脉络膜和视网膜间交换影响细胞功能的因子,还能处理视紫红质并保持视网膜的粘附功能。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是一种可自我更新但不能再生的高度特化组织,其缓慢、持续和进行性的功能减退会引起周围黄斑组织的显著变化,最终引起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的逐渐减退源于始终吞噬细胞废物而引起的老化。光感受器 不断脱落,并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吞噬,这个过程要求脱落的视杆和视锥体被降解,并通过附近的Bruch膜将降解产物清除。而不能降解的产物会沉淀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导致黄斑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


视网膜色素上皮的代谢完全依赖Bruch膜的完整性。一个人十几岁后,其Bruch膜开始改变。各种物质包括胶原、碎片颗粒和矿物质的沉淀会引起Bruch膜的增厚,而这样的增厚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并在一个人60岁之后造成巨大的危害。Bruch膜的不断改变会破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因而扰乱正常的电解质运转、基本代谢和各种细胞活动的调节,最终导致各种形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的破碎。


至于为什么这种眼病只会涉及部分而不是全部老年人,我们已经阐明具有遗传倾向,但不能完全解释。尽管我们已经对某些遗传形式有所了解,但对大多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仍不清楚。大部学者认为其病因与遗传和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病变关系密切。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