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年以上者多发,长期室外劳动者多见。其原因目前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与长期受到烟尘、风沙、热、日光和花粉等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改变。尤其是长期受风沙、紫外线强的日光照射的农民等,由于他们长期受到上述刺激因素的影响,因而发病率较高。因而发病率较高。因其形状很像羽翼,因此起名为翼状胬肉。它长在眼球上,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与球结膜交界处为颈部,延伸到球结膜的部分为体部,体部一般突出球结膜表面,反复充血、肥厚。刚开始长翼状胬肉时,一般无明显症状,如果胬肉长到角膜缘甚至向瞳孔区发展,可出现散光,引起视力下降。如长到角膜缘内并在其表面继续生长挡住瞳孔区时则视力会严重下降。胬肉分为:静止期和进展期。进展期一般眼球反复充血,头部隆起,头部附近的角膜局部呈乳白色混浊,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的血管。静止期则与其相反。那么如何应对翼状胬肉?1.充血时可点硫酸锌滴眼液或复方新霉素眼液,点眼,3-4次/天;2.如胬肉已长至角膜缘内,且引起视力下降,则可以手术切除。
科普知识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预防
2020-05-19点眼药勿随意
2019-04-23春季结膜炎
2019-04-23关爱老人,从眼开始
2018-05-23都是手机惹得祸
2018-04-24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