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现代保健报】呼吸哑铃能躺瘦?指压板能减重?

2025.11.07浏览量:

371ca674-ca3e-4db2-803b-0d2b3bae384d.png

  随着体重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减脂塑形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目标,呼吸哑铃、指压板等号称能“轻松减重”类健身器械也悄然走红。这些宣称“躺着练出马甲线”“跳一跳就能瘦”的产品,真能帮人实现体重管理?西安市红会医院体重管理专病门诊医生王莉提醒,别被“轻松瘦”误导,科学减重需要长期、规范的体重管理。

  网红器械难减重

  “很多人买呼吸哑铃、指压板,是想找减重捷径,但从能量消耗角度看,这些器械很难达到减重效果。”王莉医生解释,减重的核心原理是能量消耗大于能量摄入,只有当身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体重才会下降,而网红器械的作用与这一核心需求并不匹配。

  对于近期热门的呼吸哑铃,王莉医生指出,其本质是通过增加呼吸阻力锻炼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长期使用可能提升肺部功能、轻微强化腹部肌肉,适合需要呼吸康复的人群,但“靠它练出马甲线、实现减脂”并不现实——它无法带动全身能量消耗,更不能减少脂肪堆积。

  而常被宣传“能通过跳跃减重”的指压板,实际作用更偏向足底按摩。“指压板的凸起设计能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这和中医足底保健的原理相似。”王莉医生补充,若只是在指压板上缓慢行走或短暂停留,完全达不到减重所需的运动量;即便在上面做跳跃运动,也需达到“消耗远超摄入”的强度才有效,“这时候减重的关键是跳跃本身,而非指压板”。

  王莉医生特别提醒,“无论是呼吸哑铃练腹肌,还是指压板针对下肢,都只能锻炼局部肌肉,无法减少特定部位的脂肪。脂肪消耗是全身性的,必须依赖整体能量负平衡,不存在‘局部减脂’的可能。”

  科学减重是场“马拉松”

  “不少来就诊的患者,都曾踩过节食减重、依赖网红器械的坑,有的反复减重多次,越减越胖。”王莉医生介绍。

  22岁的小伙子小朱体重曾达124 公斤,日常爱喝含糖饮料、吃快餐,还经常熬夜刷手机,尝试过节食减重却屡屡反弹。在门诊干预后,王莉医生为他制定了“生活方式调整 +司美格鲁肽药物治疗”方案:减少含糖饮料摄入,规律三餐,保证每晚6-8小时睡眠,同时配合适度有氧运动。第一个月,小朱就成功减重8公斤,第二个月减重4公斤,如今体重稳定在110公斤左右,且未出现反弹迹象。

  141公斤的黄先生曾因反复减重失败丧失信心。西安市红会医院体重管理专病门诊医护人员为他建立专属跟踪群,医生定期询问体重变化、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还通过电话鼓励他坚持。目前他的体重已降至130 公斤,即便进入减重平台期,也能维持体重不反弹,“对大体重患者来说,不反弹就是阶段性胜利,后续再逐步突破”,王莉医生介绍。

  王莉医生强调,肥胖成因复杂,涉及基因、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多方面,“有的患者以为‘每天只吃一顿饭就能瘦’,却没意识到自己喝的奶茶、咖啡里,糖分含量早已超标;还有人因工作压力大,靠暴饮暴食缓解情绪,这些都会导致减重失败”。

  科学减重 规范管理是关键

  王莉医生介绍,体重管理需要科学规范管理,大家要避开误区,才能高效减重。

  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体重管理专病门诊,接诊医生首先会为患者发放简易生活问卷,让患者做出自我评估,找出生活习惯漏洞。问卷涵盖每日餐次、进食时间、饮料摄入、睡眠时长等内容。“很多患者在填问卷时才发现,自己每天喝 3 杯奶茶却没算进糖分摄入,或以为‘熬夜不影响体重’,实际上,睡眠不足会直接导致代谢紊乱、体重增加。”王莉医生建议普通人也可自行记录生活习惯,找出“隐形致胖因素”。

  并非所有肥胖都是“吃出来的”

  王莉医生介绍,对于肥胖人群,部分患者可能是因甲减、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导致体重超标。因此要作医学评估,排除基础疾病影响。体重管理专病门诊会为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先解决基础疾病,再制定减重方案,“若忽视基础疾病,单纯靠节食、运动减重,效果会大打折扣”。

  多学科干预 定制个性化方案

  王莉医生介绍,科学减重需“饮食+运动+心理+药物”多管齐下。饮食方面,要拒绝极端节食或单一饮食,保证三餐规律、营养均衡,减少高糖、高油食物摄入;运动方面,年轻人可选择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搭配哑铃、握力球等抗阻运动增肌,老年人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对于力性肥胖患者需接受专业心理疏导,避免“靠吃解压”;对大体重或反复减重失败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美格 鲁肽等药物辅助治疗。

  长期跟踪 避免体重反弹

  “减重不是‘瘦下来就结束’,长期维持更重要。” 体重管理专病门诊会为100公斤以上、反复减重失败的患者建立专属群,定期跟踪体重变化,及时调整方案,不断鼓励增强患者信心,“即便进入平台期,也要先保证体重不反弹,再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突破瓶颈”。

  王莉医生最后提醒,体重管理是终身课题,切勿轻信“轻松瘦”“快速瘦”的宣传,“选择规范的体重管理门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方案,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体重控制”。

  本报记者 刘颖艳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