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正文

【西安发布】当你老了

2025.10.30浏览量:

d6fb8d4e545f0361ed83f1960657b2dc.png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当秋菊缀满枝头、桂香漫过街巷,这个满是暖意的节日,正把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心意悄悄传递。


西安有多少老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西安市常住人口1316.76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50.45万人,占19.02%;65岁及以上人口167.49万人,占比12.72%。


每个人都将走向岁月的深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是一句空话。在西安这座满是烟火气的千万人口大城,如何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稳养老、舒心就医、乐享时光?医院里的适老服务藏着细心,社区里的照料满是贴心,政策兜底有温度,社会援手有热情,这些点点滴滴的民生关怀,正让千年古都的老年友好温度,悄悄融进老人的日常,触手可及。


老人看病省心


医院里的“适老暖招”

破解就医难题


看病,是让很多老年人头疼的事。线上挂号、线下找诊室、办理住院手续……他们经常“听不懂、找不到”,检查流程、排队缴费……不想麻烦子女,自己又发怵。


如今,西安多家医院把这些“烦心事”放在心上,用精细化服务为老人就医“开绿灯”。


西安市红会医院的门诊大厅里,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服务越来越注重细节、舒心贴心。“B超室往哪走?”“心血管内科在几楼?”哪怕老人问过一遍转头就忘,志愿者也会耐心再讲,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就诊。医院还开通了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老人们只要打个电话就能让工作人员帮忙挂号、推荐科室,无陪护老人还能享受专属陪诊。医院“爱心互助小屋”里的轮椅、助行器,也优先让老年人使用,考虑到老人不会扫码,设置成“登记就能用”,省去了技术操作的麻烦。


红会医院患者服务中心,24小时为患者服务。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的“巧心思”也让老人心里暖暖的。门诊部的“彩虹指引条”随取随用,沿着上面的步骤走,找科室再也不迷路;病房环境较为相似,为了帮助老人更方便地找到自己的病房,医院老年医学科推出了可爱又实用的举措——“水果病房”。金屋藏“蕉”、“莓”不胜收、大吉大“梨”、“苹苹”安安……颜色鲜艳、寓意美好的水果门牌标识让老年病房充满了活力,也更好辨识。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老年医学科病房的水果门牌


“这些小事看着不起眼,却实实在在帮老人解了难。”西安市红会医院患者服务中心负责人孙俊说,希望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每一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截至今年4月份,西安全市已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83个,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比例达76%。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西安为老年人构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


一刻钟养老圈


社区里的“幸福驿站”

装满晚年乐趣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主阵地,在这里,西安正把“便利”和“热闹”送到老人家门口。吃饭、活动、解闷儿,步行15分钟内都能搞定,这样的“一刻钟养老生活圈”,已成为不少老人的日常。


莲湖区红庙坡街道永安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每到饭点就飘着饭菜香。“软和、对胃口,一顿饭花不了多少钱!”正在打饭的孙玉平阿姨笑着说。除了堂食,中心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让他们在家也能吃上热乎饭。


吃饱了,这里还有更热闹的“玩法”:手工室里,老人们戴着老花镜画面具、做手工;书法课、合唱队、智能手机教学轮番开展。不少老人笑着说:“在这里像进了‘老年大学’,不仅学新知识,还能交好朋友,一点也不孤单。”


永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一起做手工。


‌不仅如此,通过适老化改造,西安的老旧小区也悄悄变了样,楼梯加装了扶手,坡道改成了缓坡,楼道里的灯换成了感应式……这些细节让老人的生活更安全、更舒心。


作为陕西省首个综合适老化改造试点,碑林区李家村东院小区‌改造后新增楼道电梯、无障碍坡道、健身步道等设施,并配套社区食堂、家庭医生工作站等服务。‌新城区西一路街道‌通过“给老人改造一个安全之家”项目,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呼叫器、燃气报警器等设备。


这样的温暖场景,在西安的街巷里随处可见。截至今年4月份,西安已建成2749个养老服务设施,包括143个养老院、112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9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30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这份对老人的关怀,延伸到了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里。


社会暖流涌动



“拍拍卡”与专业力量

携手助老



“子女不在身边,遇到事儿咋办?”通过“政府搭台、社会补位”,老人的应急需求有回应、日常难题有人帮。


2024年9月,一段陕西小伙儿赵晨全程陪伴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老人就医、吃饭、打车回家的视频意外爆火,无数网友被这份真诚打动。评论区里,“我也想加入”“怎么报名”的留言刷屏。


赵晨制作的“拍拍卡”


这份热烈的响应让赵晨备受鼓舞,他顺势发起“在外互助父母倡议-与子协老暖心计划”,并设计了印着“如果您需要帮助,可以拍拍我”的“拍拍卡”,发给志愿者。志愿者戴着卡,遇到有需要的老人,递张卡、搭把手,就能帮着买个菜、送个药、指个路。如今,这支队伍已从1个人发展到4.6万人,遍布全国,“拍拍卡”串起的善意也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古城西安的街巷中焕发出新的时代温度。


除了这份来自普通市民的自发善意,专业领域的助老力量也在持续汇聚,为老人生活保驾护航。


西安多所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毕业生走进养老院、社区照料中心,用专业知识帮老人做康复训练、制定营养方案;懂专业、更贴心的“助浴团队”带着设备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安全洗浴服务;还有“时间银行”志愿者,为社区高龄或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这些齐心出力的助老网络,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政策支撑有力



50余项政策文件

托举“夕阳红”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医养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西安市先后出台《西安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西安市积极稳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西安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养老保险、老年健康、老年体育等领域的50余项政策文件,全方位守护老人生活。


这些政策使老人能实实在在享受到的福利:家住碑林区印花布园社区的75岁老人肖建国每年能领高龄补贴,去医院有挂号、检查“六项优先”,坐公交、逛公园免票;曲江芙蓉西路的78岁老人何秀珍家门口常有义诊,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农村老人在互助幸福院里能吃饭、聊天,再也不用愁“做饭难”……“我家孩子常年在外,但我一直告诉他不用担心,一切都很好。”何秀珍朴实的话语中充满了安全感。


西安的养老服务工作在2022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2023年,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西安养老服务满意度位列全国120个城市第29位。20个社区被国家命名表彰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6个社区被评为“陕西省老年友好型社区”,还有18个社区(村)正在努力,争取通过国家评审验收。


九九重阳,久久情长。从政策的精准滴灌、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到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社会力量的加入……西安正用千万人的努力,告诉每一位老人:“变老不可怕,因为我们在一起。”


重阳登高时,愿秋风捎去暖意,茱萸系满安康,祝愿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