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西安市碑林区永宁路一家面馆内香气氤氲,食客们正低头用餐,一声闷响突然打破平静——一位六旬老人毫无征兆地栽倒在地,瞬间陷入昏迷。邻桌用餐的西安市红会医院质控科医生方向义,几乎是本能地扔下筷子,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
“面色发青、鼻腔流血,喊他完全没反应!”方向义快速检查后心头一紧:老人已无自主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仅存微弱的叹气样呼吸,是典型的心脏骤停症状。生死关头,他立即调整老人体位,双手交叠开始有力地胸外按压,每一次按压都精准叩击在生命线上。慌乱中的老人儿子在旁人提醒下拨通120,方向义一边持续急救,一边安抚家属情绪。
幸运的是,面馆距西安市红会医院行政区域不远,急救消息迅速传开。医院护理部韩艳、薛留洁,保卫科段新民等职工陆续赶来,一场默契的接力救援即刻展开:有人维持现场秩序,有人协助观察体征,众人分工明确,为生命争分夺秒。不久,红会医院南院区急诊医学科陈默琰、赵磊医生及王阿竹护师也携带专业设备赶到,众人合力将老人平稳转运至医院急诊抢救室。
此时,距离老人晕厥已过去约40分钟,心电监护仪上赫然显示“无心跳、无呼吸”。抢救团队立即启动高级生命支持:持续胸外按压未曾间断,气管插管精准到位,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起效,电除颤、静脉通路建立、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等操作环环相扣,抢救室里只有器械碰撞的声音和医护人员急促却坚定的指令声。
一小时后,监护仪上终于跳动出微弱却清晰的波动,老人心脏自主搏动恢复了!
由于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且抢救中除颤次数多、药物用量大,随后被转入重症监护室。重症医学科医生赵伯智带领多学科团队日夜坚守监测生命体征,针对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老人于第5天逐渐恢复意识,第7天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第11天病情平稳转至心血管内科,第14天康复出院。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多亏了红会医院的医护们,是他们抓住了黄金抢救时间!”出院时,老人儿子王先生提起此事仍难掩激动,再三向医护人员致谢。
面对记者采访,方向义的话朴实却动人:“作为医务工作者,那一刻挺身上前是本能,没人能做旁观者。”
数据显示,中国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生存出院率仅1.2%,老年患者因病因特殊、现场急救率低,生存率更低。这场面馆里的急救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成功挽回,更像一堂公共急救课。西安市红会医院的医护们用专业与果敢,诠释了“医者仁心”的重量。方向义希望更多人学习急救知识,让每个普通人都有能力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守护者”。
院内新闻
巡回医疗 | 西安市红会医院巡回医疗队到水沟镇义诊惠泽乡民
2025-11-03携手共进 | 乾县人民医院签约加盟陕西省骨科医疗集团
2025-11-03医校联动 | 西安市红会医院走进西安音乐学院专业护航舞蹈学子艺术梦想
2025-11-01筑牢防线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雁塔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专项培训及义诊活动
2025-11-01公益义诊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汉都新苑社区开展“九九重阳节”公益义诊活动
2025-11-01爱心义诊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银河坊社区居民家门口开展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