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历或目睹异常惊恐的威胁性事件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会按下“警报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警报会随着时间平息。但有些人,这个警报系统被“卡住”了,持续不断地发出危险信号——这种状态,在医学上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27岁的李女士原是外企白领,新婚之际却因一场车祸失去丈夫。她虽仅受轻伤,却陷入严重心理创伤。此后,她频繁闪回车祸场景,夜惊失眠,回避出行,对汽车引擎声极度恐惧,情绪麻木,体重骤降8公斤,无法工作,整日封闭自我,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了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经过医生诊断,李女士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她接受了心理与药物综合治疗,历经艰难,她逐渐学会与创伤记忆共处,现已能重新坐进车内,不再逃避,正逐步走出阴霾,重拾生活希望。
PTSD是一种真实的、具有生理基础的精神心理疾病,绝非意志薄弱或性格缺陷。创伤的影响既深植于“心”,也显现于“身”。它意味着大脑中负责处理恐惧和记忆的“杏仁核-前额叶”通路出现了异常。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致力于“心”与“身”维度,为您提供科学、系统、温暖的疗愈方案,帮助您重启被卡住的警报系统。
一、什么会触发PTSD?
任何让您感到生命受到极端威胁或身心遭受严重伤害的事件都可能成为诱因,包括但不限于:
人身安全威胁:车祸、战争、暴力袭击、性侵、抢劫。
自然与人为灾难: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生产安全事故。
重大的丧失:亲人突然意外死亡、目睹他人死亡或严重受伤。
长期的情感创伤:儿童期虐待、忽视、长期的家庭暴力。
重要提示:PTSD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职业的人身上。创伤的意义不在于事件本身的大小,而在于它对您个人造成的冲击程度。
二、 PTSD的核心“四维”症状
如果以下症状在创伤后持续超过一个月,并明显干扰了您的工作、人际或日常生活,请务必予以重视。
01
【侵入】——不受控制的“再体验”
创伤记忆顽固地、不受控制地闯入脑海。这不仅是回忆,更像是“重演”。
包括:闪回(感觉仿佛再次身临其境)、反复的痛苦噩梦、触景生情时产生强烈的心理不适和生理反应(如心慌、发抖、出汗)。
02
【回避】——小心翼翼的“隔离区”
尽力回避一切可能与创伤相关的事物,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包括:回避相关的地点、谈话、活动、人物甚至想法;拒绝看相关的新闻报道。短期可缓解痛苦,长期却会导致孤立,阻碍康复。
03
【负面认知与情绪】——被改变的“心灵地图”
创伤可能改变了您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核心信念。
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恐惧、愤怒、内疚或羞耻感;对以往热爱的活动失去兴趣;感到与他人疏离;难以记住创伤的重要细节;产生“我完了”、“世界极度危险”等灾难性信念。
04
【高警觉】——持续待命的“警报系统”
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战或逃”的过度备战状态,无法放松。
包括:易怒或爆发愤怒;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警觉、疑神疑鬼;入睡困难或易惊醒;惊跳反应显著增强(一点声响就吓得跳起)。
三、澄清误区:科学认识PTSD
误区一
“得PTSD是因为不够坚强。”
真相:它与大脑特定区域的反应模式异常有关,是一种疾病,不代表意志力的强弱。
误区二
“时间能治愈一切,慢慢就好了。”
真相:约有1/3患者的症状会迁延数年,未经治疗的PTSD会显著增加共病抑郁、焦虑及物质滥用的风险,自杀风险增高6倍。主动干预至关重要。
误区三
“只有上过战场的人才会得。”
真相:任何经历创伤性事件的个体都可能患病,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误区四
“PTSD仅是个人的伤痛”
真相:PTSD的影响如同涟漪,会从患者扩散至整个家庭。亲属作为“隐形受害者”,长期承受着照护压力与情绪耗竭,其自身的焦虑与无助也可能反过来加重患者的痛苦,形成恶性循环。
四、专业治疗路线图:一条明确的康复之路
心身医学科遵循国际循证指南,为您量身定制整合式治疗方案。
01
第一步:专业评估
由心身科医师进行临床面谈,结合专业量表评估,准确诊断PTSD并排除或共病抑郁、焦虑等问题,这是制定方案的基础。
02
第二步:心理治疗(一线首选方案)
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F-CBT):帮助您识别并纠正“世界绝对危险”等灾难化信念,重建安全感,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延长暴露疗法(PE):在治疗师创造的安全环境中,通过逐步、可控地“回到”创伤记忆和回避的情境,来降低恐惧反应,打破回避—痛苦的恶性循环。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通过双侧刺激(如眼动)帮助大脑将“卡住”的痛苦记忆进行再加工和再归档,整合成普通的记忆,降低其生动性和痛苦程度。
03
第三步:药物治疗(重要的辅助手段)
SSRI/SNRI类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是首选药物,能有效减轻过度警觉、焦虑和情绪波动。
请知悉:药物起效需一定时间,通常需坚持服用6-12个月并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减停,切勿自行停药。
04
第四步:物理与补充治疗(协同增效)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无创调节与情绪相关的脑区神经活动,改善情绪回路功能,副作用小。
心身干预:规律运动(如跑步、瑜伽)、正念冥想、放松训练均被证实能有效调节应激系统,减轻症状。参与团体治疗也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支持和认同感。
五、给家属的5句贴心话:您的支持至关重要
01
不催促“想开点”,多倾听、少评价,您的安静陪伴是最好的安慰。
02
帮助保持日常节律,如固定作息、一同进行适量运动,规律性能带来安全感。
03
细心移除家中易触发回忆的物品,如避免播放相关新闻画面、调整突发声响。
04
若患者出现自杀念头或计划,请立即陪同前往急诊,或拨打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
05
直系亲属也要定期“充电”,亲属的干预能显著改善家庭氛围,更能成为患者康复的重要力量。患者的康复环境与亲属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
六、康复展望:让创伤成为故事,而非牢笼
·早期、规范的干预至关重要,超过50%的患者在1年内症状能得到明显缓解。
·痊愈并非“忘记创伤”,而是意味着创伤记忆不再主宰您的情绪、生活和工作,您可以将它整合为自己生命故事的一部分,并继续前行。
您不必独自在黑暗中摸索。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是您可靠的伙伴。我们承诺提供一个安全、保密、非评判的环境,用最专业的方案和最温暖的陪伴,助您平息心灵的余震,重获生活的宁静与力量。
预约咨询电话:
029-86523573
地址: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门诊2楼214B
院内新闻
健康科普 | 警报!身上惊现“小红点”?竟是皮肤在求救
2025-10-28破解难题 | 分阶段手术显成效,成功救治复杂上颌骨囊肿患者
2025-10-28治疗见效 | 四肢无力四处寻医 抽丝剥茧探查病因
2025-10-28打破误区 | 厌食症,不是 “爱美” 是陷阱
2025-10-28生死时速 | 74岁老人突发左上肢动脉血栓!西安市红会医院紧急保肢
2025-10-28情暖基层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临潼区临潼区赵刘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