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长河里,医生是一盏灯,而老师,是点燃灯芯的那只手。当第一缕晨光掠过病区的走廊,青年医师们已悄然接过前辈的火炬——他们左手托起跳动的脉搏,右手翻开仍带体温的教案,把每一次听诊、每一次缝合、每一次与家属的促膝长谈,都写成给后来者的“行医说明书”。
——来自西安市红会医院全科医学科余信的一篇带教日记
时间轴上的第一声问候
2021年,西安市红会医院全科医学住培基地成立,作为全科医学科一名主治医师,从当年9月开始,我承担起全科住培医师的带教工作。转眼4年已经过去,有幸和很多住培医师因工作产生交集。。。。。。
住培医师小赵刚轮转到全科医学科不久,第一次和我值班时,我们收住了一位贫血的病患。我让她去问病史,小赵来到病床前,声音有点飘的问病人:“阿姨,您哪儿不舒服?”病人说“头晕,没劲儿”,然后就垂下眼,像把话也一并收进怀里。小赵“嗯”了一声,笔尖在纸上停顿,接着问:“多久了?”“一个多月吧。”空气突然安静,只剩下中央空调低沉的嗡鸣。我看见她悄悄把垂到额前的碎发别到耳后,目光在病历空白处游移,似乎在找下一句话的落脚点。十秒钟过去,她没再开口,耳尖却慢慢涨红。
那一刻,我想到自己第一年实习问诊时同样卡壳,被上级医生当场接过去的尴尬——原来记忆真的会轮回。
离开病房后,我们一起留在医生办公室复盘。她小声说:“老师,我背过现病史七要素,可一面对病人,脑子就像被橡皮擦抹过,只剩‘贫血多久了’这一句。”
我拉过一张白纸,画了一条时间轴,从“最早乏力”到“今天来医院”,像铁路干线一样粗粗标出几座“大站”:“起病时间”“加重因素”“伴随症状”“既往诊疗”“家族类似病史”。每座“大站”旁,我又画了几条“支线”——例如“乏力”后面分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等。我让她用不同颜色的笔,把刚才病人零散的回答填进去;空白的地方,就是我们要补挖的“矿脉”。
我笑着用病历夹轻轻碰了碰她的肩膀:“记住,问诊不是背条目,而是把病人的人生故事请进我们的病历里。今天你卡在‘无话可说’,是因为你把对方当成‘贫血’而不是‘人’;以后你把人家当朋友,他就把故事讲给你听。”她重重地点头,白大褂的领口被窗外透进的夜风吹得微微鼓起,像一面刚升起的帆。那一刻,我知道她已经摸到那条把“书本”与“病床”悄悄缝合的线。
往后的住培工作,我还会接触一个又一个的住培医生,关于让他们如何深刻掌握理论知识,如何有效的把理论融入实际,如何克服胆怯心理和病患进行沟通,这是我带教工作一直需要不断解决并且完善的问题。我相信播下的种子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
院内新闻
健康科普 | 警报!身上惊现“小红点”?竟是皮肤在求救
2025-10-28破解难题 | 分阶段手术显成效,成功救治复杂上颌骨囊肿患者
2025-10-28治疗见效 | 四肢无力四处寻医 抽丝剥茧探查病因
2025-10-28打破误区 | 厌食症,不是 “爱美” 是陷阱
2025-10-28生死时速 | 74岁老人突发左上肢动脉血栓!西安市红会医院紧急保肢
2025-10-28情暖基层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临潼区临潼区赵刘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