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命孕育之初到银发岁月,口腔健康会像一位终身伴侣,不离不弃,护佑三餐,点亮笑容!从孕期护理到晚年护齿,每一个阶段的的用心呵护,都是对这份“陪伴”最好的回应。全生命周期护牙,守护的不仅是牙齿,更是三餐的香甜,笑容的自信,生命的质量!
孕期女性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原本轻微的牙龈炎症可能加重,若妈妈患有未控制的牙周病,口腔中的部分致病菌则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
孕前前往医院进行彻底的口腔检查和治疗,避免孕期口腔疾病发作。
坚持早晚科学刷牙,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减少牙菌斑堆积,促进口腔健康。
孕期应注重摄入富含钙、磷、维生素D、A、C及优质蛋白的食物,少食甜食和酸性食物,降低龋齿风险,为核心的口腔健康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婴幼儿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洁能力弱,极易引发“奶瓶龋”。乳牙不仅是婴幼儿咀嚼食物的“工具”,还能帮其清晰发音、促进颌面部骨骼正常发育,杜绝“乳牙坏了没关系,反正会换”的错误观念!
每天使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及舌面,清除奶渍,缓解出牙不适。
使用指套刷每天早晚为宝宝清洁牙齿的各个面,绝对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避免“奶瓶龋”。
选择合适的儿童牙刷,教宝宝学会自己刷牙,但主要过程还是父母来完成,同时严格控制高糖零食的摄入频率。
第一颗牙萌出后的6个月内,或最晚1周岁,应完成首次看牙医,建立“牙齿档案”。
儿童时期是牙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建立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想要“不患龋、少患龋”,就得“无龋要防、有龋要治”。
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就开始刷牙;3岁后可以使用含氟牙膏,或进行牙齿涂氟,为牙齿穿上“防弹衣”;第一颗六龄齿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一旦发现牙齿变黑、有洞,立即就医,进行早期治疗,阻断龋病发展。
家长们要监督孩子正确刷牙,减少糖的摄入频率,每6个月进行一次专业口腔检查。
在乳恒牙替换过程中或替换完成后,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错牙合畸形的检查与治疗。
口腔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障,家长要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口腔健康问题,青少年自身也要提升自我口腔保健能力。
选择合适的牙刷,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晚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科学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
限糖减酸,晚上睡前清洁口腔后不再进食。
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必要时建议佩戴头盔、防护牙托等,以防牙外伤。一旦发生牙外伤,应该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同时,脱位牙齿应泡在生理盐水或牛奶中,也可将牙齿含在舌下,浸泡在唾液环境中。
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中老年阶段的口腔健康终极目标是“咬得动、吃得香”,保障晚年生活品质与营养摄入。
坚持有效刷牙,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洁治和牙周检查。
牙龈萎缩后暴露的牙根更容易患根面龋,中老年需特别注意清洁并使用含氟牙膏。
如有缺失牙,应及时通过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假牙等方式修复,恢复咀嚼功能,保护剩余牙齿,真正实现“咬得动,吃得香”。
口腔健康,是洞察全身健康的“晴雨表”,“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九字原则,更是守护它的核心要义。它从不是某一阶段的“临时任务”,而是贯穿人一生的“长期工程”:孕期做好口腔保健,是为新生命的口腔健康埋下“健康种子”;儿童及青少年期抓好牙齿护理,能帮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用牙习惯;步入中老年,用心维护口腔功能,则是留住咀嚼幸福感、保障生活质量的关键。唯有重视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才能让每一段人生旅途,都有健康牙齿相伴、灿烂笑容随行。
院内新闻
健康科普 | 警报!身上惊现“小红点”?竟是皮肤在求救
2025-10-28破解难题 | 分阶段手术显成效,成功救治复杂上颌骨囊肿患者
2025-10-28治疗见效 | 四肢无力四处寻医 抽丝剥茧探查病因
2025-10-28打破误区 | 厌食症,不是 “爱美” 是陷阱
2025-10-28生死时速 | 74岁老人突发左上肢动脉血栓!西安市红会医院紧急保肢
2025-10-28情暖基层 | 西安市红会医院到临潼区临潼区赵刘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