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秋季健康策丨秋季皮肤总“闹脾气”?如何科学应对季节性皮炎

2025.09.15浏览量:

每到秋季,困扰罗女士多年的特应性皮炎便会加重,膝关节、肘关节等屈侧部位反复出现红斑,伴随剧烈瘙痒,总是不自觉抓挠导致皮肤增厚、粗糙。未接困扰已久的皮肤难题,罗女士来到了西安市红会医院皮肤科与医疗美容科就诊,向医生诉说道:“我的特应性皮炎已经很多年了,夏季通过涂抹保湿乳剂,病情基本能得到良好控制,瘙痒也不明显。但一到秋天,即使坚持使用保湿乳,皮炎仍会反复发作。”接诊医生结合其病情特点,给予抗过敏治疗及中医外治法,并进行了针对性的皮肤护理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治疗,罗女士的皮损明显改善,瘙痒症状也得到显著缓解。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中医将秋季归属于“金”行,与人体肺脏相应。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气候由暑湿转为干燥,“燥”成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最易耗伤人体津液,而“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津受损则直接体现在皮肤与黏膜上,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水分流失加快,从而引发多种季节性皮肤问题。因此,秋季养生,尤重“润燥”与“护肺”。



为何秋季皮肤更易“闹情绪”?



从中医角度看,秋季皮肤病多发主要与以下病机相关:


1、燥邪伤肺,皮毛失养:肺津耗伤,不能正常宣发津液至体表,皮肤得不到滋润,表现为干燥、脱屑、瘙痒,甚至出现皲裂。

2、血虚风燥,肌肤失润:素体血虚或津液不足之人,经秋风燥邪引动,易致血虚生风、“风动则痒”,常见于慢性湿疹、老年皮肤瘙痒症。

3、阴虚内热,虚火上炎:长期熬夜或体质偏阴虚者,在秋季易出现“虚火”,表现为皮肤潮红、口鼻干燥、痤疮加重,甚至诱发银屑病。

4、脾胃虚弱,化源不足:秋季若过食生冷或辛辣,损伤脾胃,气血生化无源,肌肤不得濡养,易致面色萎黄、皮肤敏感。秋季好发皮肤病一览



1、皮肤瘙痒症:最为常见,尤其小腿、前臂等皮脂分泌较少部位。


2、湿疹:体内湿邪未清,又遇外界燥邪,形成“内湿外燥”或“燥湿相兼”的复杂局面,使得湿疹缠绵难愈。



3、银屑病:秋季复发率高,与燥邪诱发血热、血瘀相关。



4、手足皲裂:多见于户外劳动者或皮肤屏障功能较弱的人群。

秋季皮肤养生之道:外护内调,以“润”为纲



01保湿为第一要义


每日坚持涂抹保湿霜(尤其浴后3分钟内),可选择含天然油脂(如霍霍巴油、杏仁油)及保湿成分(透明质酸、甘油)的医学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水温不宜过高,减少搓澡,保护皮脂膜。


02防晒不可松懈


秋季紫外线仍具“杀伤力”,且肌肤代谢减缓,更易沉淀色素。出门前涂抹防晒霜,戴帽打伞,预防色斑与光老化。


03温和清洁,避刺激


选用弱酸性洁面产品,避免碱性皂类。衣物首选纯棉材质,减少摩擦与静电刺激。洗衣时彻底漂洗,减少洗涤剂残留。


04内养外调,润肺为先


适当食用百合、银耳、梨等润肺食材,少辛多酸。避免辛辣烧烤、油腻厚味,以免助燥生热,加重皮肤负担。


05作息有序,静心敛神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助肺气宣发肃降。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避免大汗伤津。保持情绪平和,远离“悲秋”焦虑。




秋燥虽不可避免,但通过科学养护,完全可避免其伤及肌肤。西安市红会医院皮肤科与医疗美容科温馨提示:若皮肤问题持续不缓解,请务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调治。愿您安然度秋,拥有一身水润健康的肌肤!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