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精准干预丨甲沟炎:别让 “小指甲” 惹出大麻烦

2025.09.05浏览量:

35岁小刘(化名)最近右脚大脚趾突然红肿疼痛,走路像踩在刀尖上,连拖鞋都不敢穿。更糟的是,趾甲边缘开始渗出黄色脓液,甚至带血,晚上疼得睡不着。他一开始以为是“上火”或鞋子磨的,自行用碘伏消毒、贴创可贴,还吃了几天消炎药,症状稍有缓解。可只要一穿鞋,没几天就复发,反反复复持续了近三个月。

最终,他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皮肤科与医疗美容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右足第一趾甲明显内嵌,甲沟处形成一圈肉芽组织,甲板变形、增厚,伴有明显压痛和脓性分泌物——诊断为Ⅲ期嵌甲性甲沟炎,并已出现慢性感染迹象。

追问病史才发现,小张有“剪脚趾甲剪得很短”的习惯,尤其喜欢把两侧边缘“修圆”,还常穿前端狭窄的运动鞋。日积月累,趾甲逐渐向肉里生长,最终“扎”进甲沟,引发感染。医生解释:“你这不是简单的发炎,而是典型的‘嵌甲+感染’。长期不当修剪+鞋履压迫,让趾甲‘走错了路’。”

经过电灼+甲下挂线的治疗,小张的症状终于缓解,当天就可以行走,对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影响,小张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一、为啥你的指甲总 “发炎”?三大 “作死” 原因请自查

甲沟炎的本质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感染,其发生与皮肤屏障破坏、细菌入侵密切相关。从临床数据来看,以下三类因素最为常见:

1、手贱党请注意:你的指甲经不起这么折腾!

手上长甲沟炎的,多半是 “啃甲专业户” 或 “倒刺杀手”。没事就啃指甲、撕倒刺,看着挺解压,其实是在给皮肤制造伤口。要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喜欢在这些伤口里安家,等你疼了才发现,已经晚了!


8_图片10.png.png

9_图片11.png.png


2、脚趾甲的 “内卷” 现场:嵌甲才是幕后黑手

脚上的甲沟炎,十有八九是趾甲 “长歪了”—— 好好的趾甲不往外长,偏要往肉里钻,这就是嵌甲。看看你中了哪条:

①外伤机制:甲受外力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甲板形态改变,新生趾甲生长方向偏移,形成嵌甲;

②修剪误区:趾甲末端过短会使甲缘失去支撑,新生趾甲易向甲沟内卷曲,尤其小学生、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趾甲生长速度快,风险更高;

③ 力学压迫:过紧的鞋靴或高跟鞋会对趾甲产生持续侧向压力,导致甲板变形。研究表明,长期穿窄鞋可使趾甲周围压力增加,显著提升嵌甲概率。

3、基础疾病:潜藏的 “助推器”

天生脚趾长得 “叛逆”(比如拇趾外翻)、甲营养不良等更易甲沟炎;得了灰指甲的更要当心,指(趾)甲变厚变脆,很容易 “扎” 进肉里;糖尿病患者也别大意,血液循环差、免疫力弱,一旦得甲沟炎,不仅好得慢,还可能变严重。

二、甲沟炎的 “升级打怪” 之路:从轻微红肿到慢性顽疾,你到哪一步了?

根据临床症状将甲沟炎分为四期,每期对应不同的治疗策略,精准判断分期是科学处理的前提:

Ⅰ 期(红肿期):甲结构完整,甲皱襞出现红肿,挤压时伴有疼痛,但无渗液。此时感染局限于表层软组织,是干预的黄金时期。

Ⅱ 期(炎症期):疼痛加剧并出现渗液(初期为血清样,后期可能转为脓性),肉芽组织轻度增生。此时感染已累及较深层组织。

Ⅲ 期(肉芽形成期):甲严重变形,甲板平面降低,侧甲皱襞形成炎性肉芽肿,分开甲周组织已无法显露甲缘,属于嵌甲性甲沟炎,需微创干预改善局部结构。

Ⅳ 期(慢性嵌甲期):多由反复不当处理(如频繁拔甲)导致,甲面积缩小,甲板呈螯钳样变形,甲周色素沉着,炎症反复发作。此期治疗难度显著增加,且复发率较高。


10_图片12.png.png

甲沟炎不同分期临床表现

如果发现自己有了甲沟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否则遭罪的只会是自己!而甲沟炎的治疗远非 “忍痛硬扛” 或 “一刀切” 那么简单。它的根源往往藏在甲的生长方式、日常习惯甚至基础健康状况里,不同阶段的炎症,对应的处理方法也大相径庭。选对时机、用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这份折磨,让指(趾)甲重新回归 “各司其职” 的健康状态。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