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健康科普丨眼前闪光、黑影?别忽视!小心视网膜正在“撕裂”

2025.08.26浏览量:

近日,高度近视的李先生他发现自己左眼眼前突然飘过黑影,在暗处出现“电火花”,观察两天后,黑影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大了。李先生急忙来到红会医院北院区眼科门诊就诊。眼科主任王小东为李先生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发现李先生左眼视网膜周边有个马蹄形裂孔。王主任告诉李先生,裂孔是视网膜脱离的“定时炸弹”,并建议李先生立即行“眼底激光”来封闭裂孔,以免造成进一步的视网膜脱离。李先生起初还有顾虑,在王主任耐心的解释说明下,李先生明白了治疗的必要性,当即在门诊接受了“眼底激光”治疗。


通过治疗后,李先生的不适症状逐渐缓解。术后一周复诊,王小东主任检查发现,激光斑已形成良好反应,视网膜裂孔周围已出现稳定的粘连,未见进一步脱离迹象。李先生眼前黑影明显减少,闪光感基本消失,视力也稳定在原有水平。“早发现、早治疗,真是救了我的眼睛!”李先生由衷感叹。

什么是眼底激光?

视网膜是眼球内壁的一层柔软精细的薄膜,它负责感受光线并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图像。如果把眼睛比作一台相机,视网膜就是相机最重要的底片。当前的临床医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更换底片”,医生只能在生病的原装底片上进行修补,这就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俗称“眼底激光”。其原理是利用激光器发射激光,照射在病变的视网膜上,通过激光的热效应,使治疗组织产生凝固和粘连,从而加固视网膜、封闭异常血管,达到治疗目的。


[3]图片13.png.png
眼底激光治疗的临床应用

眼底激光就像一把“无形的手术刀”,无需开刀即可深入眼底,对病变组织进行“修复”或“阻断”,是多种视网膜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1、视网膜裂孔或变性区:高度近视、外伤等可能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或变性区,激光可在裂孔或者变性区周围进行封闭,通过热效应产生视网膜脉络膜瘢痕,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组织产生牢固的粘连。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让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血管的渗漏、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的生长。激光能封闭渗漏点及光凝无灌注区,抑制新生血管生长,避免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


3、视网膜静脉阻塞:静脉堵塞后视网膜出现缺血缺氧,容易出现新生血管。激光光凝对视网膜灌注不良区域的视网膜细胞人为造成损伤,从而降低视网膜的整体需氧量,改善视网膜缺氧水平,VEGF表达水平下调,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风险。


4、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针对黄斑区外的渗漏血管,激光可封堵渗漏血管,减少液体渗出进而减少视网膜下液生成。


[4]图片14.png.png


哪些人需要眼底激光治疗

1.高度近视者(>600度):近视度数较高会导致视网膜变薄,应每年做1次眼底散瞳检查,一旦发现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区,应及时在裂孔及变性区周围进行激光封闭。


2.中老年人群(>50岁):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液化“缩水”,容易牵拉视网膜出现裂孔,如出现眼前黑影飘动及闪光感等症状,应及时散瞳检查眼底。


3.眼部外伤者:羽毛球拍击打、篮球撞击、车祸等伤到眼部,在处理全身情况后要尽快进行眼底检查,排查有无视网膜裂孔。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引起的眼底病变,超1/3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减少视力损失。


眼底健康无小事,及时治疗是关键。眼底激光的价值,在于“防患于未然”——在视力严重受损前及时干预,阻止病变恶化,比后期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更简单、经济、有效。对于高度近视、糖尿病、外伤等高危人群,应定期做眼底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我们的“心灵窗户”始终明亮。让我们一同守护眼底健康,共筑明亮视界!


[5]图片15.png.png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