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走进雁塔区雁鸣家园小区开展“关注心身健康,守护幸福生活”义诊活动,义诊团队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王莹带队,王惠艺医生,拓欣护士共同参与,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与躯体症状评估服务。
上午9时,50岁的张阿姨来到义诊区域,给王莹主任说道,自己心脏疼了有两个月了,做了3次心电图、2次心脏彩超,还查了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甚至做了冠脉CTA,结果全都正常,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王莹主任详细了解张阿姨近期生活情况,检查发现,张阿姨胸痛位置不固定,与运动无关,且伴有手抖、出汗、失眠等症状,结合其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等表现,排除非器质性心脏病,更像典型的躯体化症状,也就是常说的“心病”。
心理压力“转化”成身体症状,如头痛、胃痛、心慌等,检查却无器质性问题。
焦虑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胸闷、刺痛,易被误解为心脏病。
常见表现:
心脏:心慌、胸痛、心跳加速(检查正常)
肠胃:胃痛、反酸、腹泻(胃镜无异常)
神经:头痛、手抖、乏力(CT/MRI正常)
深呼吸练习:采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几次可快速降低心率,缓解焦虑。
冷刺激法:用冷水洗脸、握冰袋或喝冰水,通过感官刺激转移大脑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
肌肉放松训练:从脚趾到头部,依次紧绷肌肉5秒后突然放松,打破身体的紧张惯性。
认知行为疗法:识别并修正灾难化思维(如“心悸=心脏病”),建立更合理的认知方式。
正念冥想:每天练习5-10分钟,专注于当下感受,减少对躯体症状的过度关注。
写“焦虑日记”:记录触发症状的情境、情绪和身体反应,寻找规律。
规律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焦虑。
改善睡眠: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可尝试白噪音助眠。
健康饮食:减少咖啡因、酒精摄入。
药物治疗:
短期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用于急性发作,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防成瘾。
物理治疗:
经颅重复磁刺激(rTMS):调节大脑异常神经活动,改善躯体症状。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通过调节皮层兴奋性、神经递质平衡、边缘系统功能和自主神经反应,改善焦虑相关的情绪及躯体化症状。
VR松弛治疗: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重塑认知模式、增强脑-心整合及多感官刺激,有效缓解焦虑及相关躯体化症状。
躯体症状反复出现且医学检查无异常。
伴随惊恐发作(如突发心悸、窒息感)。
影响日常生活(如无法工作、社交)。
通过系统干预,多数焦虑躯体化症状可显著改善,关键是从心、身两方面综合调节,避免陷入“症状→焦虑→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
心身医学科医生提醒: 如果出现反复的身体不适(比如心脏疼、头痛、肠胃胀),多次检查却查不出器质性问题,且症状会在情绪波动(焦虑、紧张、压力大)时加重,不妨留意一下,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该关注自己的情绪啦!
此次义诊活动不仅为居民们解决了实际的健康问题,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当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不适时,除了关注身体疾病,也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或许就能解开身体“谜团”,找回健康与快乐 。
院内新闻
一科一品丨西安市红会医院感染科开展“科学降温 舒适康复”宣讲活动
2025-08-22提防“心病”丨西安市红会医院进社区开展“关注心身健康 守护幸福生活”义诊活动
2025-08-22“食管”警报丨反酸烧心别硬扛!胃食管反流不是“小毛病”
2025-08-22胸痛突袭丨36岁女子肺部多处堵塞,元凶竟是“久坐+肥胖”!
2025-08-22“头”等大事丨西安市红会医院获批“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毛发专病医联体”成员单位
2025-08-22急刻响应●就在身边丨急救科普知识达人秀开始报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