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耳朵嗡嗡响的经历,但若将这种声响直接等同于耳鸣,可就太片面了。实际上,耳朵发出的“嗡嗡声”可能是生理性的短暂信号,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健康预警,二者需要科学区分。
近日,西安市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整形修复科接诊了一位因耳鸣困扰多日的患者。28岁的王先生是一名建筑工地工人,一周前在工地操作大型机械时未佩戴防护耳罩,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当天晚上便出现右耳持续性蝉鸣样耳鸣,伴有轻微听力下降,且症状逐渐加重。门诊医生罗艳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及耳镜检查发现,王先生右耳高频听力阈值升高,符合噪声性听力损伤表现,鼓膜无明显充血或穿孔,最终诊断为右侧噪声性耳鸣(病理性)。
王先生入院后,罗艳医生给予营养神经药物保护受损听神经,使用扩管药物改善内耳血液循环,同时配合声治疗缓解耳鸣带来的不适感。考虑到王先生耳鸣病程较短且未出现严重器质性病变,目前以保守治疗为主,后期将根据听力恢复情况调整方案。
除此之外,西安市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整形修复科接诊了大量耳鸣患者,这些患者的耳鸣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类,诱因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病因,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生理性耳鸣是人体生理活动产生的声音,通常短暂且轻微,比如安静时听到的血管搏动声、咀嚼时的关节摩擦音等。这种耳鸣多在特定情境下出现,不会持续干扰生活,也无需特殊治疗。
病理性耳鸣则是由疾病引发的异常声响,表现为持续存在(超过5分钟,且频繁出现)、声音多样(如蝉鸣、哨声、电流声等),还可能伴随听力下降、头晕、耳痛等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警报器”。
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会导致内耳血管收缩,引发短暂耳鸣。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时,听觉神经易受刺激。
环境刺激:突然暴露于巨响(如鞭炮声、爆炸声)后,耳朵可能短暂 “嗡嗡作响”。
耳部疾病: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梅尼埃病等,会直接影响耳部结构和功能,引发耳鸣。
听觉损伤:长期处于噪声环境(如工厂、KTV),或长期戴耳机且音量过大,可能造成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伴随耳鸣。
全身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可影响内耳血液循环;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等也可能诱发耳鸣。
药物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利尿剂等,可能损伤听神经,导致耳鸣。
调整生活状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远离刺激:减少接触强噪声,戴耳机时控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每次使用不超过 1 小时。
改善环境:在安静环境中若感觉耳鸣明显,可适当播放轻柔背景音(如白噪音),掩盖生理性声响。
尽早就医检查:出现持续耳鸣(超过 24 小时)、伴随听力下降、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听力检查、耳部 CT 等明确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如中耳炎需抗感染治疗,梅尼埃病需调节内耳压力,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等。
辅助干预:若耳鸣影响睡眠和情绪,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声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减轻不适。
耳朵的“嗡嗡声”看似小事,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偶尔短暂的声响无需焦虑,但持续、异常的耳鸣一定要警惕。及时区分生理性与病理性耳鸣,科学应对,才能守护好我们的“聆听”能力。
院内新闻
健康惠民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到杨凌示范区开展多学科联合义诊活动
2025-08-15义诊预告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将开展“全国护发日”义诊活动
2025-08-15警惕痛风丨十年忽视高尿酸 男子关节长满“石头”!医生:长期控制是关键
2025-08-15耳鸣预警 | 耳朵嗡嗡响不只是 “小毛病”!还藏着这些健康信号
2025-08-13科学矫正丨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侧弯矫正训练营8月新班火热报名中!
2025-08-13健康同行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到岐山县开展多学科联合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