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华商报】强迫行为掌控生活应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2025.07.20浏览量:

1.png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出门后反复确认门是否锁好,或者洗手时总忍不住多搓几遍。偶尔的谨慎是人之常情,但当这些行为变成无法控制的重复动作,甚至影响生活时,可能是强迫行为在作祟。作为一种不由自主地重复行为或心理活动,强迫行为通常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或恐惧。这些行为看似能短暂缓解焦虑,实则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让人陷入更深的困扰。

  那么,强迫行为就是强迫症吗?强迫症是病吗?生活中都有哪些症状?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王莹。

  强迫行为并不等于强迫症

  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是最有效方式

  小张今年23岁,半年前突然出现反复洗手、洗澡的症状,三天就能用光一瓶沐浴露,总担心自己没有洗干净。生活里,他也是将“洁癖”体现到了极致,只要别人碰到床,便立马将床单重新换下,只要鞋子脏了,便直接扔掉……为此,小张常常感到烦躁、易怒,近半年来都无法上班,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在反复的挣扎中,小张来到了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就诊。

  “在医学中,强迫行为并不等于强迫症。但是当强迫行为开始掌控生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是最有效的应对方式。”王莹主任表示。

  在临床中,强迫症主要分为强迫性思维与强迫性行为两种类型。强迫性思维,即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对立思维、强迫性回忆等。

  而强迫性行为,包括强迫性检查、强迫性计数、强迫性询问、强迫性洗涤、强迫性仪式动作等。比如,出门后要反复回去确认;检查作业、文件明明已经看很多遍,还是觉得有错误;频繁洗手,总觉得手上有细菌,洗得双手发红、起皮也停不下来;上下楼梯要数台阶数,走路要数步数,要是数错了或者被打断,就会感觉很不舒服,必须重新数。又或者在做某些事情之前必须要完成一系列特定的动作。如睡前必须要先从床的左边绕到右边,顺序不能错,否则就会睡不着;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产生怀疑,经常认为自己细小的错误会引起灾难性后果。

  用理解、陪伴代替指责说教

  管理症状,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强迫症是一种以无法控制的、引发焦虑的侵入性想法(强迫思维)和为了缓解这些焦虑而不得不重复进行的仪式化行为或心理活动(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精神障碍。它会给患者带来显著的痛苦,严重影响其功能。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不是性格问题,而是一种需要专业诊断和治疗的疾病。

  如果你发现家人或朋友陷入强迫行为的困扰,批评或强制阻止往往适得其反。相反,试着用理解代替指责,用陪伴代替说教。“对于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我们应给予的是理解、支持,而非评判。如果您身边有受此困扰的人,请鼓励他们及时寻求专业评估和干预。”王莹表示,此外,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医患治疗联盟、定期随访和评估、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都是强迫症治疗中重要的部分,能有效帮助他们管理症状,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孙夏

  >>专家简介

  王莹,西安市红会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博士后。西京医院心身科工作10余年。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精神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常见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国际权威大麻素研究室研究经历。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及老年睡眠障碍等常见心身疾病诊疗。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