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水肿≠小事丨术后康复必看!创伤后水肿这样处理就对了

2025.04.01浏览量:

近日,患者王先生,10天前因创伤致右侧髌骨骨折、髌腱断裂在西安市红会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在康复医院创伤康复病区进行康复治疗,入院时患者右下肢肿胀明显,胫前呈凹陷性水肿,经中西结合药物治疗、康复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后,患者下肢肿胀明显减轻。

[3]图片.png

作为肢体创伤中常见的损伤之一,骨折在我国人群中发生率约为3.21%。肢体创伤可能引起局部血管、肌肉、神经受损,并易引发局部水肿。水肿也是肢体创伤康复期间的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那么该如何标准化和规范化针对肢体创伤后水肿管理呢?快来了解一下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康复科科普的肢体创伤后水肿的管理指南。

一、什么是肢体创伤后水肿?

当肢体受到外力撞击、骨折或手术后,局部组织常出现肿胀现象,称为创伤后水肿。这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炎症反应等因素共同导致体液异常积聚。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疼痛加剧、关节活动受限,甚至诱发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4]图片.jpeg

二、水肿的五大常见原因


1.血管淋巴系统受损:创伤或手术可能破坏静脉瓣膜或淋巴管,导致体液回流受阻。

2.炎症反应:受伤后,身体释放炎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使血管“渗漏”,液体外溢。

3.长期制动:伤后长期制动会减弱肌肉收缩功能,血流速度变慢,甚至诱发深静脉血栓,进一步加重水肿。

4.局部出血:创伤或术后过度抗凝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肿压迫组织,表现为关节或下肢肿胀。

5.骨髓水肿:骨小梁断裂后,骨髓内液体渗出可引发深层水肿,需通过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三、水肿的危害:不只是“肿”

短期影响:疼痛加剧、延长术前准备时间,增加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延缓伤口愈合。

长期风险:严重肿胀压迫血管神经,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坏死→截肢风险!)。

肿胀导致血流缓慢,诱发深静脉血栓,导致肢体剧痛、肺栓塞(致命风险!)。

四、家庭护理与医疗干预指南

 

 

1.早期预防:消肿趁早

冰敷:创伤后1-3天内,用冰袋(裹毛巾)敷肿胀处,每次15-20分钟。

注意:避免冻伤,糖尿病患者慎用。

抬高患肢:肿胀肢体垫高至略高于心脏水平。上肢垫起高于头位,下肢可使用舒适型抬高垫。

[5]图片.png

 

加速康复:健康宣教—预防措施、解释术后肿胀原因

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

康复训练—踝泵运动、徒手淋巴引流、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

[6]图片.jpeg

2.药物消肿:内外夹击(需医生指导)

口服药物、静脉点滴药物、外用药及抗炎止痛类药物等。

3. 物理治疗:科技助力

压力疗法:弹力绷带或梯度压力袜(排除血栓后使用)。

空气波压力仪:通过周期加压促进血液、体液循环。

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7]图片.png

4. 中医辅助:古法新用

中药外敷:活血止痛散、消肿膏(避开开放伤口。过敏体质慎用)。

手法按摩:由专业医师操作,促进淋巴回流。

5. 手术干预:保命保肢

骨筋膜室综合征:6-8小时内紧急减压,避免组织坏死。

严重血栓(DVT):抗凝无效时需溶栓或取栓。

五、预防水肿的三大关键

 

 

早期活动:术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身体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炎症:遵医嘱使用抗炎药物,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

定期复查: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定期超声检查,排查血栓。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