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姨今年52岁,平日身体并没有不适,完全想不到自己的脑子里竟然藏了一枚“不定时炸弹”,一次普通的洗澡还引爆了这枚炸弹。
动脉瘤罕见长在小脑区域 手术难度与风险剧增
20多天前,刘阿姨和往常一样在家洗澡,突然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刘阿姨感觉脑袋就像要炸开一样,随之而来的还有恶心、呕吐。家人紧急将她送到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经颅脑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排除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为进一步确诊,刘阿姨接受了急诊血管造影检查,果不其然,在她颅内发现了一枚动脉瘤。
第一次听说颅内动脉瘤,刘阿姨家人还以为是颅内有了肿瘤。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吕超解释,颅内动脉瘤并不是肿瘤,它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血管壁局部膨隆突起,形状为“肿瘤”样,称为颅内动脉瘤。通俗讲,它就是大脑动脉血管鼓出的一个“包”,作为脑血管上的一个薄弱点,可能终身不破裂,也可能随着长时间的血流冲击,突然出现破裂导致脑出血。吕超说,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善于伪装的疾病,破裂之前可能没有任何征兆,一旦破裂,致死致残率极高,甚至一些患者来不及就医便直接猝死,因此也被称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
为什么刘阿姨的动脉瘤会突然破裂?吕超分析,可能是洗澡时水温过高造成血压波动,诱发了颅内动脉瘤破裂。因为风险高,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就需要尽早手术。确定刘阿姨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诱发的脑出血后,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为刘阿姨安排手术“拆弹”。
颅内动脉瘤治疗通常有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两种方式。颅内动脉瘤从外看就像血管鼓出了“包”,从里看就像血管壁陷下去的“洞”。开颅夹闭就是从根部将“包”用一个夹子夹住,就像把一个袋子扎住口一样,避免血液内流,以此避免破裂出血;介入栓塞是在动脉瘤瘤体内放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从里面填满“洞”,降低血流冲击压力,并诱导瘤腔内血栓形成,以此降低破裂风险并诱导动脉瘤闭塞。
颅内动脉瘤常出现在大脑分叉血管部位,因大脑颅腔容积大,参与供血的血管内径也较大,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可刘阿姨的动脉瘤非常罕见地长在了小脑部位。小脑距离脑干非常近,即使少量出血对神经系统都会有强烈刺激和损伤,且开颅手术很容易损伤小脑与脑干,危及生命。另外小脑颅腔容积小,脑血管在狭小的空间内迂曲且纤细,介入栓塞的难度与风险非常大。
“胶水”封口 不到三小时完成高难度手术
尽管手术难度提高了,可手术势在必行。没有时间犹豫,与家属沟通后,吕超决定行介入栓塞术,封堵住破裂的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3个小时后,刘阿姨的手术开始了。因为载瘤血管太迂曲、太纤细,像头发一样细的弹簧圈都无法顺利进入瘤体,因此,按照术前预案,吕超考虑“ONYX胶栓塞”,简单说就像用“胶水”封住“洞”口,防止血液继续流入,阻止动脉瘤破裂。不到3个小时,一场紧张的高难度“拆弹”术终于顺利完成。
术后麻醉苏醒,刘阿姨就恢复了意识,无神经功能损伤。经过后期治疗,5月29日记者见到刘阿姨时,她已经准备出院了,精神状态非常好,完全看不出是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看着刘阿姨恢复良好,家属也连声道谢,感谢医生及时救治,“为刘阿姨捡回一条命!”
吕超说,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常见破裂的诱因有情绪激动、体力劳动、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饮酒等。“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送医。”
对于未破裂的动脉瘤,一般的抽血化验、普通CT、核磁共振无法查出,但可以通过专门的CT或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技术来发现。所以,吕超建议45岁以上人群日常体检中,可以加入专门的脑血管检查项目。一经发现有动脉瘤,有手术指征的尽早手术,即使没有手术指征也应到正规医院随访复查。否则,一旦“不定时炸弹”爆炸,将会危及生命。
院内新闻
西安市红会医院运动医学诊疗中心助力“浮针祛痛 科技暖心”公益活动圆满举办
2025-04-28我们的节日丨西安市红会医院开展我们的节日五一 “爱菊健康行” 职工活动
2025-04-28体医融合丨西安市红会医院为"人才踏春欢乐跑"活动构筑健康防线
2025-04-28惠民活动 | 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预防接种女性HPV疫苗减免惠民项目
2025-04-28创新疗法丨新型靶向疗法为免疫介导周围神经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4-28勇于创新丨双重“混合手术”巧解颈部脊髓损伤难题
官方抖音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