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seach
首页 >新闻中心> 院内新闻 >正文

红会这疫刻 | 重症医学科:“非常硬的硬仗” 战必胜!

2023.01.09浏览量:


在新冠感染的重点救治科室中,怎能少的了生命濒死的最后一次救赎——重症医学科。

国家发布新十条的第二天医院就召开了紧急会议。重症医学科董恩霞主任作为本次新冠感染危重症救治首席专家随即接下了之后重要的工作指示。“重症扩容,高效收治,全力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非常硬的硬仗 快速强训整合

要打赢这场仗,队伍很重要。在医院的统一指挥调配下,在接到工作指示后的两天内,重症医学科与急诊科联手,对全院抽调应对危重症救治的近200名医生和400名护士进行了基本理论和技能强训。

但重症医学科还面临了一个难题就是现有重症病人的周转和分流。董主任和科室的医护迅速在ICU里进行区域性管理和隔离分区,尽量周全病人的治疗。“我们快速评估现有核酸阴性病人的情况,能流转的我们就快速和病人家属沟通流转,不能流转的病人也迅速转移,以保证随后对新冠感染重症患者的救治。”一切都在有序的进行中。


“主任,我俩翻跟头也会扛住的”

尽管做了万全的准备,但是医护人员还是出现了感染。为了保障重症病人的救治,刚开始ICU感染的医护人员轮休。但是从12月19日医护人员相继“中招”。“我是20日开始出现症状了。那时候科室的医生就剩我和两个年轻医生了。”董主任这一病,家里病休的医生自然是待不住了。咳嗽一声接一声的贺能英医生高烧刚退,作为副主任的朱长亮刚阳没两天立即返岗。“主任,你先缓缓,我俩就是‘翻跟头’也能顶住的!”董主任心疼的说到,“他们俩一人一个24小时班硬是扛了一周。”


二十天收了近一个季度的重症病人

重症医学科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呼吸机嘶嘶作响、监护仪滴滴鸣叫、医生边咳边探讨病情、护士还带着低热认真记录的沙沙声……与新冠感染抗争的病房内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我们过去一年重症病人量约800~900人次,但最近20天我们就收了超百位患者。80岁以上的重症病人就数十人了。”董主任说,相继感染给科室人员带来的减员无疑是面对当下抢救、救治的工作量的一锤重击。好在大家又都默契的认为自己已经“痊愈”迅速返岗而使“重击计划失败”。


ICU的医护是守护生命的最后防线

“滴滴..滴滴...”仪器声此起彼伏,时而报警,时而有序。

“患者氧饱不行,意识不清。”

“患者心率掉了,瞳孔反射无。”

“肾上腺素静推,开放气道。”

“回来了,回来了。”

......


这是ICU里的常态,可能交接班的时候没有那么的平静,更多的是**床突发的病情急转亦或者是**床突发其他并发症的抢救画面。“新冠感染带给重症患者的更多是死亡推进器。”董主任说,重症患者身边一刻离不开人。没错,这是一场“耗人”的战斗。不间断的抢救、收治新患者,流转病情稳定的患者常常让医护人员没有昼夜之分。“能抢救一条命是一条,能康复一个是一个。”

重症医学科的近况还没有说完,董主任就立即奔赴医院新冠感染的其他科室巡查患者诊疗情况和危重症患者的周转情况。如此这般,这条“生命防线”也熠熠闪光,为每一位重症患者点亮痊愈的希望。

院内新闻

上传您的简历
姓名
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