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3000年,颅骨修补材料相伴于颅骨成形术出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秘鲁。
颅骨成形术作为神经外科最古老、最常见手术之一,在古代许多历史文化的遗迹中都能看到此手术的痕迹。秘鲁地区的古墓中有大量的证据可以证明印加人的祖先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了开颅手术,秘鲁早期的1 000多具木乃伊,大约6%进行了开颅手术,强有力地证实了当时进行颅骨成形术的可能性。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在秘鲁发现的公元前2000年的一个颅骨,这个颅骨的左额部骨质缺损,覆盖着一块1 mm厚的金板,这个颅骨成形术是在活人身上完成的,而不是对尸体的一种加工过程,因为修复材料与颅骨紧密地结合着。
2.1668年,第一个成功报道颅骨成形术的是荷兰的Janszoon vanMeekern医生,这个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个叫Butterlijin的贵族头部受到剑伤,不仅伤及头皮,还被切除了一块颅骨,必须行颅骨修补术。医生Janszoon van Meekern用一块狗的颅骨修复了Butterlijin头颅,并且很快康复出院了。但是Butterlijin的担心也来了,因为这个手术没能得到教会的许可,被认为有损基督教徒光辉的形象。迫于教会的压力,最后Butterlijin请求医生摘除了这块颅骨。
3.1893年,金属材料由加拿大Booth医生等首倡应用,但除钛以外大多数金属材料可被腐蚀、可导热、相对地不透X射线及异物反应而被淘汰,目前只有钛金属材料尚在应用,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钛被用于颅骨修复材料
钛的生物相容性好并可与骨结合,有较好应用前景。非金属骨替代物包括塞璐珞、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硅橡胶、珊瑚、陶瓷、羟磷灰石及磷酸钙骨水泥等,以后两者具有传导成骨活性,目前研究较多,生物活性因子与之结合可望开发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修补材料。
4.1936年,美国的jones和lieberman医生发现在狗的大腿骨里植入镍合金比应用纯金属引起的骨坏死少得多,建议应用镍合金替代纯金属。
合金修补材料
1936年,美国的jones和lieberman医生发现在狗的大腿骨里植入镍合金比应用纯金属引起的骨坏死少得多,建议应用镍合金替代纯金属。随后又发现体外电解试验发现钴铬合金很耐腐蚀,于是应用钴铬合金做为颅骨修补材料。到了20世纪40年代,钴铬合金被广泛应用,但合金材料除钛以外,因其中大多数可被腐蚀、可导热、相对地不透X射线及异物反应而被淘汰,后来又因为其缺乏可塑性而再一次被淘汰。
5. 1968年,在英格兰的crichel发现了一个颅骨,尽管它的修复材料与颅骨连接不紧密,但是推测这个颅骨可能是先人死后对尸体进行过加工过程,说明古人已经有了颅骨修复的概念。
颅骨修补材料的发展进步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开始时颅骨修补材料的寻找是盲目的。几种较好的修补材料的发现得益于该物质在牙科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进步在给人们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CT、MRI 的应用即限制了金属类及磁性物在颅骨成形中的应用。现在对颅骨成形来说,仅仅填充颅骨缺损是不够的,它必须达到颅骨表面局部解剖的重建。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情况,不同种类颅骨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不尽相同。有机玻璃曾经被普遍应用但生物相容性差皮下积液染率高,现在已经很少应用;骨水泥组织相容性好但不易被吸收,只应用于部分颅骨的修补;医硅胶涤纶丝网格便宜,疗效好,但局部易感染,材料裸露术后外观欠佳;作为高分子材料之一的钛和钛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理化特性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
6.1989年,波兰医生malis用钛板替代了不锈钢板,依据是钛板没有磁性,不易腐蚀,质量轻,可塑性好,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修补颅骨的钛网是一种用于修补人脑颅骨损伤的修补材料,在钛基片上制有规则分布的大圆孔和小圆孔,其中小圆孔成台形结构,用于紧固螺钉,大圆孔方便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发育。因其独特的设计原理及加工方式,使其更易于三维成型,可迅速弯制成适合于颅骨面各部位解剖结构的造型,可塑造成适合于颅颌面各部位结构的形状,可剪切成适宜的大小,刚性与韧性达到理性平衡,符合颅颌面外科修补与重建的需要,可在手术前预成型。与常用的有机玻璃和钛板修补颅骨的现有技术相比,它具有在人体内强度高、稳定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尤其在手术中塑形时钛网片表现出良好的伸缩性能,且术后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发育。
科普知识
脑梗塞患者新的希望--脑血管搭桥术
2017-01-06儿童颅脑损伤等同于成人你就错了
2017-01-05肥胖人群有效降压方法
2015-12-23头痛小心垂体微腺瘤
2015-12-23与头部位置有关的眩晕
2015-12-23头痛如何找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