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关节病医院髋关节病区>科普知识>正文

合理饮食—预防骨质疏松

2011.06.2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ds,OP)是以骨量减少(Osteopenia)、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脆性增加而易于发生骨折(Fracture)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和钙摄入不足,以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和任何年龄,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和任何年龄,多见于老年人,它是一个严重影响人们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老年性疾病之一。


老年人骨质密度的降低除了与年龄及激素改变有关外,膳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也是导致出现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资料表明,美国现有1500--2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600万人因骨质疏松而引起自发性骨折,其中近500万是老年患者。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56%,而并发骨折者高达12%。


研究显示,女性绝经后比绝经前骨量明显减少,60岁后骨丢失速度加快。此外,性腺功能低下也可导致肌萎缩。另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吸烟、饮咖啡、饮浓茶均可影响骨代谢。


1992年北京国际骨质疏松学术会议提出防治骨质疏松症3项综合措施,一是适当补钙,二是经常运动,三是饮食调节。


骨骼的生长发育和骨重建的稳定需要足够的原料,如钙、磷、镁等矿物质以及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饮食。


预防骨质疏松症,提倡多喝牛奶,多选高钙食物。


1.乳制品含钙量最丰富,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最好的来源。


2.蛋黄和鱼贝类含钙很高,泥鳅、蚌、螺、虾皮含钙也极高。


3.植物性食物以大豆类制品、硬果类食物(如花生仁、核桃仁)。


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运动方式


在增加钙摄入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肌肉力量,经常对骨骼施加机械性的刺激如慢跑、快步走、等对减缓骨量流失、促进钙的吸收有重要意义。其他如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也是促进钙吸收的有效方法之一。


老年人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门球等运动可改善骨代谢,保持骨量。


注意:


老年人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尤其是引起肌肉过度酸痛的运动。打拳、跳舞时转身、转颈及弯腰动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


工作、活动或休息时,均不要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或姿态,要经常进行动作位置的变换调整。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