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小儿科>科普知识>正文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指南

2016.11.04

儿童患有急性中耳炎如不进行规范化处理,可导致患儿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包括耳后和耳下脓肿,以及脑膜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脑脓肿等颅内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定义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指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通常继发于普通感冒,在48 h内发病,病程不超过12周。

       病原学与分型

       1、病原学: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肺炎球菌(约占70%),其次为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约占20%)、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分型: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种类型。

        检查

        1 耳窥镜检查 见鼓膜炎性充血、用鼓气的耳窥镜检查观察中耳积液状况,鼓膜穿孔后见脓性分泌物。

        2 听力学检测 根据患儿的主诉和自身状况,选择性地做如下检测:
     (1)声导抗检查: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无积液,鼓室压图呈C型负压曲线,积液时呈平台无峰B型负压曲线,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时不能引出鼓室压图。

     (2)耳声发射检查:耳声发射通过提示无明显中耳积液,未通过疑有积液。

     (3)纯音测听检查:主要针对于一些有主诉听力下降患儿,其年龄通常≥5 周岁,检查结果为传导性听力障碍即平均言语频率(500——2000 Hz)气-骨导听阈之差≥20 dBHL。

      (4)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多频稳态反应(ASSR)检查:对于不配合检查的婴幼儿,可行客观ABR 和ASSR的气-骨导反应阈检测,来明确传导性听力障碍情况。

        3 CT检查 不建议常规行颞骨CT扫描,但疑有颅内和颅外并发症者需做颞骨CT检查。

        4 病原体检测 对于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检测是必要的,可明确病原菌.。

        5 血常规检查 细菌性感染者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升高,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占优势,C反应蛋白>10 mg/L,血沉加快。

         治疗

        1、抗菌药物

        1.1 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 儿童急性中耳炎疑为细菌感染引起的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中耳炎症。具体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情况如下:

     (1)6个月至2岁年幼儿童:①对于急性中耳炎伴耳漏或伴高热≥39℃者,或双侧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漏者,应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②对于单侧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漏者或密切随访48到72 h症状无改善者,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2)>2岁儿童:

      ①对于急性中耳炎伴耳漏或伴高热≥39℃者,应及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

      ②对于双侧和(或)单侧急性中耳炎不伴耳漏者或随访48——72 h症状无改善者,应予以抗菌药物治疗。

      1.2 抗菌药物的选择

      推荐选用口服阿莫西林,其常用剂量40——45 mg/(kg•d)增加到80——90 mg/(kg•d)能有效对抗青霉素中度敏感菌株,疗程7——10 d。

      或选择大环内酯类的口服阿奇霉素等,阿奇霉素每次剂量10 mg/kg,每日1次,疗程为3——5 d,疗程总剂量不超过1500 mg;阿奇霉素的优势是中耳-乳突感染部位组织浓度高、特别是对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等胞内菌作用显著,疗程短、作用时间较长、依从性好,其也适用于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

     以上药物治疗无效,可选用第2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肌注头孢曲松和口服头孢地尼等。

     1.3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不少于7天

     2、局部治疗:清洁耳道,引流脓液,用抗生素滴耳剂。

     3、手术治疗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