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小儿科>科普知识>正文

宝宝流口水怎么办?

2016.10.12

    一般来说,一岁以内的宝宝流口水大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其中原因大致有4种:

    1.长牙  宝宝在出生后4-10个月时乳牙开始萌出,出牙时可以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引起口水增多。随着吞咽功能发育及乳牙出全,流口水的现象一般在2-3岁就会停止。

    2.吸吮手指  宝宝吸吮手指,口腔受到刺激后可以增加口水的分泌。

    3.吃含淀粉的辅食  宝宝在6月后开始加一些含淀粉的辅食,辅食中的淀粉可以刺激口水中淀粉酶的分泌,从而引起口水增多。

    4.吞咽功能发育不全   宝宝年龄小,吞咽功能不全,口腔浅且小,口水一旦在口腔积聚,宝宝来不及吞咽,就可能流出来。

    流口水还有些病理原因如:

    1.口腔溃疡  宝宝出现口腔溃疡时,口水分泌量会显著增加,同时可有进食时哭闹,进食差等情况。

    2.呼吸系统感染   当宝宝有呼吸系统感染时,也可有流口水现象,通常可伴随咳嗽、发热等症状。

    3.脑瘫或先天性痴呆   宝宝除了流口水外,还有运动、语言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情况。

    如何进行护理?

   宝宝流口水一般不会有什么危害,但需特别注意唾液疹。

   1.剪短指甲  出现唾液疹时可有皮肤瘙痒,宝宝难免去挠,指甲容易划伤皮肤,诱发感染。

   2.保持清洁   一旦发现宝宝流口水,可以拿清洁的湿毛巾给宝宝轻轻擦拭,擦拭后抹上婴幼儿用的润肤霜。如果口水流到衣服、枕巾、被褥等处,注意勤换洗,预防细菌滋生。

   3.注意逗弄方式   逗弄宝宝如捏宝宝脸颊,经常触碰会对唾液腺造成反复刺激,从而引起口水分泌增多。

   4.训练宝宝吞咽功能   比如让宝宝模仿爸爸妈妈吞咽口水的动作;给宝宝喂食饼干,提高宝宝咀嚼能力和消除出牙带来的不适。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