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小儿科>科普知识>正文

积极应对手足口病

2015.06.04

6月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3-6岁小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较成人差,是手足口病的最易感人群;托儿所、学校是这些儿童聚集密度最大的地方;且卫生习惯较差,玩具用品等经常共享;加之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和前驱期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因此手足口病易在托儿所、学校迅速蔓延。2008年3月,在安徽埠阳引发了2.5万人的感染流行,并带走了42个孩子的生命,国家因此将之纳入了法定传染病名录。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病原: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呈报的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种,当爆发流行时,常以一种或少数几种病毒为主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并发症和重症的机会较大。肠道病毒在紫外线及干燥环境下会变得脆弱,对高温敏感,100℃以上立即死亡,此外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可将其杀灭。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为患者和无症状携带病毒者,患者的皮肤皮疹或水疱破损处、口腔分泌物、粪便带有大量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食物等方式传播。


大部分手足口病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仅表现为皮疹、口腔炎、有时发热,病程约1周左右康复。在类似感冒的前驱症状后的当天或次日出现皮疹,皮疹主要散发在手心、足心、口腔,少数可发生在四肢及臀部,为粟粒样斑丘疹或水疱。约0.3%可能发展为重症。


预防措施


1、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场


2、患者隔离时间应为发病后不少于2周或症状消失后1周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手不要让宝宝吃生冷食物、接触患病儿童


4、患者的水杯、奶具、餐具可煮沸消毒、玩具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紫外线照射30分钟,衣物和床品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阳光暴晒30分钟。


治疗和护理


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抗病毒药和干扰素可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但常无特异性的治疗药物,因此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无并发症者可在家治疗护理


1、休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多喝温水、果汁,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3、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棉质内衣、修剪指甲、避免过度搔抓,可外涂炉甘石洗剂,破溃处可外用抗菌药膏,避免激素药膏


4、常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


5、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C有利于身体恢复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重症患儿


如患儿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高热不退、频繁呕吐、肢体震颤或无力,呼吸心率明显加快,身体出汗部位不对称等及3岁以下患儿拒食;若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等需紧急就医。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