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手外中心一病区>科普知识>正文

断指(肢)再植显微镜下的飞针走线

2017.04.13

手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一个器官,由于手部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太多的保护,而又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工具和物件,在外伤(如摔倒或撞击)时,其反射性地扶持、支撑,也使得它成为全身最易受伤的一个部分。


断指(肢)再植:早在1903年Hopfner就对3条完全断离的狗腿进行再植,但未得到预期的效果。1953年首先获得动物断肢再植的成功。我国学者屠开元等在1960年作狗断肢再植,5条成功6条失败。临床上,1963年1月我国陈中伟等首先报告成功地再植1例完全断离前臂,功能恢复良好。1964年波士顿Malt也报告了1例在1962年为一位12岁男孩上臂断离再植的情况。30余年来,全世界已有大量的成功病例报道,断肢再植手术技术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显微外科是外科领域革命,使手术操作由宏观提高到微观。是各个外科专业发展、改革、提高必经之路。显微外科是外科领域革命,使手术操作由宏观提高到微观。是各个外科专业发展、改革、提高必经之路。显微外科手术已成为常规,近40年实践和大量的临床病例证明,显微外科手术更为精细、准确,创伤更小,较宏观手术大大提高了疗效。断指(肢)再植是要借助手术显微镜来完成的一项精细显微手术,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时间较长,对医护人员及病人手术配合提出较高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在手术及诊断方面广泛使用显微镜,手术显微镜使医生能看清精细的无法做到的微细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断指(肢)再植程序:


1.麻醉:一般用臂丛阻滞麻醉,必要时采用连续高位硬膜外麻醉,个别情况也有应用醚插管麻醉或屈指肌腱鞘管内麻醉。


2.清创:注意避免误将陷缩在皮下组织的血管和指神经切除,强调显微镜下的清创。对创面整齐、断离时间短的断指,一般不作血管冲洗;而对创面不整齐,疑有血管损伤,断离时间长的病例一定要进行冲洗,以了解血管床的完整性有无破坏。多个手指同时断离时,在一次清创与冲洗后,按各个手指功能的重要程度依次缝接,暂不再植的手指,可放入0~4℃的冰箱中冷藏。


3.骨与关节的固定:整齐切伤的骨断端一般缩短0.5cm,不整齐的损伤根据清创的情况给予相应的骨断端的切除。用直径1mm的不锈钢针1枚作髓腔内固定,或用2枚不锈钢针作交叉固定骨折,也有用微型螺丝固定或骨钉髓内固定的方法。经过关节的断指,用2根相同粗细的克氏针作早期行关节融合术或掌指关节早期关节成形术。


4.肌腱的缝合:伸肌腱常用2-0或3-0的丝线间断缝合,近节断离时,应同时缝合伸肌腱的中央部与侧索,中节则缝合侧索的延伸部。屈肌腱在较清洁断指中,可用3-0的尼龙线,采取Kleinert等方法对指深屈肌腱吻合,外周7-0尼龙线间断缝合。注意切除指浅屈肌腱,并应将屈肌腱腱鞘切除1cm。


5.手指血管的缝接:原则上血管的顺序是先缝指背静脉,然后再缝指动脉。在缝接血管前应开始予以6~10%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作静脉点滴,在吻合血管时局部以10~100u/ml肝素等渗盐水间断地冲洗。


小血管缝合前应准备:(1)持久耐心的工作精神。(2)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的准备,放大以6~10倍为宜,如缝合直径0.3mm左右血管时可放大20-25倍使用。(3)手术野保恃清洁,以防棉纱纤维、滑石粉和血块等杂物进入血管内,引起血栓形成。(4)剪去断口2mm内的外膜,方法是用显微镊夹住外膜向断口方向作一定的牵引,用小剪刀整齐地剪下约0.1~0.3mm的一小段血管,使外膜略有回缩,中层与内膜稍为突出。这样血管断口光滑而平整,外膜去除适当。


指背静脉和指动脉的缝合的针距与边距要均匀,一般边距为0.1~0.2mm,针距0.2~0.3mm。静脉压力较低,针距可较动脉宽些。指背静脉缝合完毕,该处的软组织或皮肤应缝合数针保护血管免于干燥和损伤。外膜与修剪动脉断口后,松去血管夹,其近侧断口应有良好的喷血才能缝合动脉,动脉良好缝合后,放去阻断的血管夹,吻合口远侧的动脉可看到充盈和搏动,再植手指的远端血供良好,皮色由苍白转为红润,皮肤温度升高。通过勒血试验,可证明动脉是否通畅,但是如果勒血太重,会损伤血管而造成后期的栓塞及吻合失败。缝合的指背静脉充盈,且可见血液回流畅通指尖用针刺后有鲜血溢也,说明血液循环已重建成功。此时应将未缝接的动、静脉一一结扎,防止手术渗血肿胀甚至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而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血供,并容易发生感染。


术中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指动脉痉挛或吻合口轻度狭窄与不平整所引起。用2%利多卡因溶液或温热盐水进行湿敷,以利解除痉挛。如仍未能得到改善,则可以在吻合口远端0.5cm处的指动脉上,用5号锐利的"OT“针准确的刺入血管腔,以温热的2%普鲁卡因或肝素盐水作向心的加压扩张,解除动脉痉挛。如血液循环仍未改善,则应果断地切除吻合口,重新进行吻合,或行血管移植。


临床证实,动、静脉比例在1:1.5上者,血流可达到较好的平衡,再植手指一般均无明显肿胀,除远侧指间关节附近断离可仅缝1根静脉,一般均应缝2根静脉。动脉缝通后手指出现淤血和肿胀,威胁再植手指的存活时,可在缝接指动脉对侧的手指端作一0.5cm的小切口,让手指郁积的血液流出来进行滴血。这种滴血虽然看上去速度不快,但24小时的出血却不少,应注意补充血容量。应用水蛭定期吸取再植手指远端的血液来维持血循环的通畅不失是一经济可靠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感染的问题。


血管缺损的修复以指动脉缺损比较多见。解决方法有:(1)交叉吻合法。(2)邻指动脉转移。(3)动脉移植。(4)指静脉移植。


6.神经的缝合:手指神经为单纯感觉纤维,只要有良好的对合即能迅速再生,得到较满意的恢复,故应尽可能一期修复。一般两掌侧指神经外膜缝合2~3针即可,在两侧指神经同时缺损时,优先修复拇指和小指的尺侧指神经,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桡侧指神经。


7.皮肤的缝合:一般采用间断缝合,不要缝得过密过紧和内外翻,以免压迫血管。应避开缝接的静脉和动脉。


断指再植的术后处理


1.再植术后常规的处理包括:(1)隔离护理安置病人于特殊隔离病室,保持20~25℃室温及一定的湿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2)抬高肢体。(3)局部加温。(4)观察再植手指血循环,有色泽、弹性、皮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


2.全身应用抗凝药物:断肢再植术后,是否应用全身抗凝药物,至今尚有争论,国外的学者仍在常规应用,认为抗凝治疗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吻合血栓形成。事实上精良的血管缝合技术最为重要。目前,一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ml/d)、阿司匹林(0.5~1.0g/次,3次/d)及一些血管解痉药物罂粟碱30mg/6h即可。只有当血管损伤严重或手术探查取出血栓,或作血管移植的情况才慎重地应用肝素等的抗凝治疗。


断指(肢)再植手术属于显微外科,医生完全在显微镜下操作,一点点修复1mm左右的血管、神经、,堪比微雕,缝针、打结都要小心翼翼。手术具有要求高、难度大、操作精细等特点,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才能完成,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需做好心理准备,术前和术中松止血带期间,可给手术医生及洗手护士提供合理休息区域,使身心和眼睛得到合理恢复,必要时手术医生及护理人员给予补充水份及能量,防止术中因困乏及饥饿导致注意力分散,术前充分准备手术所需物品,缩短时间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总之,人性化管理的很值得应用推广,断指再植的成功除了关键的手术操作技术外,手术中的各项护理配合也非常重要。对患者进行安抚和鼓励心里护理,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与术者和麻醉医生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将各项工作准备好,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娴熟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