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手外中心二病区>科普知识>正文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及饮食调护

2015.12.23

一、概念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及(或)血尿酸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到软组织致急性或慢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或)肾病变。

二、痛风的治疗

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年龄为 40 岁左右;男性多见,女性只占 5% ,且多为绝经后妇女;约 50% 有遗传史;多见于肥胖和脑力劳动者;在关节炎中,痛风性关节炎占 5% 。可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一)临床表现

1. 无症状期

( 1 )只表现为高尿酸血症而无任何症状。

( 2 )由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发展至痛风一般经历数年至数十年,但可终生不发生痛风。

( 3 )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的机制不明确,但通常与血尿酸水平和持续时间相关。

2. 急性关节炎期

急性关节炎特点:

①第一次发作多于凌晨突然发生,发作突然, 24~48h 达到高峰。

②发作部位多在足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足弓、踝、跟、膝、腕、指和肘关节。

③多侵犯单个关节,偶可多个关节同时受累,大关节可伴有关节腔积液。

④主要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

⑤可有全身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持续 1-20 天,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⑥急性期后少数患者可遗留皮肤色素沉着,脱屑。

3. 间歇期

间歇期指的是两次发作之间的静止期,大多数患者痛风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少数只发生一次。间隔时间不定,可间隔 0.5-1 年,少数长达 5-10 年。未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次数渐趋频繁。

4. 慢性期

( 1 )慢性关节炎。

( 2 )痛风石:出现于病后 3-42 年,平均 11 年,小于 5 年者少见,多见于耳廓、手、足、肘、膝等。

( 3 )肾脏病变:可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症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 ESR ,血 UA 、肝肾功能、 CRP 、尿常规,24h 尿 UA 、 Pro 定量,滑囊液检查,痛风石活检。

2. 关节 X 线检查。

3. 泌尿系统超声。

(三)诊断

1.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 1 )急性关节炎发作一次以上,在一天内达发作高峰。

( 2 )急性关节炎局限于单个关节。

( 3 )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 4 )第一脚趾跖关节肿痛。

( 5 )单侧跗关节炎急性发作。

( 6 )有痛风石。

( 7 )高尿酸血症 . 男>7mg(416umol), 女 >6mg(356umol) 。

( 8 )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 9 )发作可自行终止。

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2. 在临床中常以下列三项作为诊断依据:

( 1 )典型急性关节炎发作,可自行终止而进入无症状间歇期,同时证实有高尿酸血症。

( 2 )关节腔积液中或白细胞内发现有尿酸盐结晶。

( 3 )痛风结节中有尿酸结晶发现。

凡具备上述三项中之一项者即可确诊为痛风。

(四)治疗

痛风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无症状期的治疗、急性关节炎期治疗、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其他方法五个方面。

1. 一般治疗

( 1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2 )饮食:低嘌呤饮食。

( 3 )避免饮酒,戒烟,避免疲劳和受凉。

( 4 )多饮水。

( 5 )发作间期适当运动。

( 5 )注意有无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 6 )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

2 、无症状期的治疗

目前意见不一,一般应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若血尿酸仍大于 8mg ,尿尿酸 >1100mg ,或有家族史,则应使用降低尿酸药物,避免诱发因素。

3 、急性关节炎期治疗

( 1 )卧床休息

( 2 )药物治疗:

①秋水仙碱:发作 24 小时内服用疗效最好, 24 小时后疗效减低;用法: 1mg ,每日三次口服。

②消炎镇痛药。

③糖皮质激素。

④中医中药:中药口服、外敷,关节理疗。

4. 其他方法

( 1 )增加尿路中尿酸的溶解度,促进尿酸结石溶解,可以每次餐前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盐。

( 2 )血液透析等。

三、痛风性关节炎饮食指导:

痛风性关节炎饮食非常重要,所以要严格控制饮食,认清哪些食物中可以升高血尿酸。

1. 啤酒、白酒使血尿酸升高,适当红酒可轻微降尿酸。

2. 含果糖饮料使血尿酸升高,无糖饮料不影响血尿酸。

3. 咖啡可降尿酸,但并非是咖啡因的作用。

4. 维生素 C 可降尿酸。

5. 肉类及海鲜使血尿酸升高。

6. 奶制品有降尿酸作用。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