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心血管内科>科普知识>正文

冠性病介入治疗简介

2015.01.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增大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每年死于冠心病的约10万人左右。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技术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ntracoronarystents)、定向冠脉内旋切术(DCA)、腔内斑块旋切吸引术(TEC)、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PTRA)以及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LCAP)、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等,下面就对各种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一、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方法简介: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法将球囊导管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的病变部位,加压充盈球囊以扩张狭窄处,使血管内径增大,从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症状并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内科治疗技术。
   1、PTCA适应证 
   1) 临床适应证 (1)稳定型心绞痛;(2)不稳定型心绞痛;(3)变异型心绞痛;(4)急性心肌梗塞;(5)高危性PTCA,即左室功能明显受损(LVEF<30%);(6)冠脉搭桥术后心绞痛;(7)高龄心绞痛患者(>75岁)。
   2) 血管适应证 (1)单支血管病变;(2)多支血管病变;(3)冠脉搭桥术后的血管桥;(4)被保护的左主干病变。
   3) 病变适应证 血管远端,管状长节段(>10mm),偏心性、钙化、不规则,位于血管分叉处,一支多处病变,病变部位成角度(>45&deg;),新近完全阻塞(<3个月),冠脉口病变,有溃疡或血栓形成的病变等。
   2、PTCA术的成功标准
   1) 临床成功标准 没有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以及需行紧急外科搭桥术者,均属临床成功标准。
   2) 血管成功标准 (1)术后狭窄比术前狭窄降低&ge;30%以上;(2)术后残留狭窄<50%。
   5、PTCA术后再狭窄
   PTCA术后再狭窄判断标准为
   1) 随访时狭窄程度比术后增加30%以上;
   2) PTCA后管腔狭窄<50%,而随访时>50%;
   3) PTCA所获得的管径随访时丧失至少50%。
   二、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ntracoronarystents)
   方法简介:是为了解决PTCA术中急性关闭和PTCA术后再狭窄这两大问题而研究的一种介入治疗手段。
   1、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
   需紧急置入支架,多在PTCA术中发生急性血管关闭、内膜撕裂等情况下;病变血管段已行球囊扩张,PTCA残余狭窄较大,扩张结果不满意,在此情况下需置入冠脉内支架;
   2、在病变血管段未行扩张,直接置入支架(在行球囊扩张术前已计划于该病变血管段置入支架)。支架术的相对禁忌证:(1)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脑血管意外等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禁忌者;(2)病变直径<2.0mm;(3)PTCA扩张处血管内有血栓者;(4)近端血管明显弯曲或动脉硬化,导引导管无法提供足够后座力支撑者。

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