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康复医院神经脊柱病区>科室动态>正文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护理

2018.09.25

脊髓损伤急性期的康复治疗目的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及减少脊髓功能丧失,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各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最大限度使患者重新开始自理、创造性的生活。其康复治疗手段有入院前处理与院后急救、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呼吸保障。


(一)配合抢救


配合医生现场抢救时,必须持续固定脊柱,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防止窒息。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尽早开始治疗


脊髓损伤后早期(即伤后6~12小时)的改变往往局限于中央灰质,而白质尚无明显改变。此后由于出血压迫、水肿缺氧以及伴发的神经化学改变,使脊髓损伤逐渐加重。因此,应争取在6小时内开始治疗,如局部冷冻、脊髓减压、高压氧、激素及其他药物的运用等,以减少继发性损害,从而有利于脊髓损伤后患者的康复。


(三)体位处理


为防止挛缩畸形,患者宜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其要点是按照疾病的特点,将肢体安放在与挛缩倾向相反方向的位置上,而且瘫痪肢体不要受压。仰卧膝下不宜放枕踝足要用尺板、沙袋或小腿后夹板保持于功能性中间位,并注意被褥下压的影响。要鼓励病人多采取俯卧位,逐渐增加俯卧时间,直到能在俯卧位睡眠,还不仅能防止和矫治下肢屈屈挛缩,亦有助于预防褥疮发生和促进膀胱的排空。对痉挛较明显的患者,还要在卧床或长时间坐位时经常用枕头、软垫等将两膝适当分开。













科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