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医生 患者 党建 ENGLISH
logo
首页 >科室导航>骨创伤医院环骨盆病区>科普知识>正文

骨科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5.12.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问题将成为人类关注的问题。骨科患者由于发病急,从一个正常生活的人突然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这个变化令很多患者难以接受。逐而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严重者影响着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度。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能消除其忧虑、焦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所以必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心理暗示,使骨科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同时,加强骨科患者健康教育有效降低伤残率,减少并发症,保证正常康复。其心理护理对于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必不可少重要作用。


首先心理护理是指在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来指导护理工作,用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等方法,改变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的身心状态.


骨科患者入院后,一方面是外伤和疾病造成的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希望得到最好、最及时的治疗和最佳护理.因此护理人员首先应热情接待病人,主动关心,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得语言,精湛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通过沟通与交流鼓励病人表达其思想情绪的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向病人介绍成功的案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术前病人担心最多的就是术中,术后疼痛及预后,希望得到更好的恢复.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大致经过及其注意事项,手术成功的案例及镇痛方案,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同时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麻醉后便不再疼痛,使其产生信任感,能乐观地接受手术.术后是一个较长的治疗与恢复期,病人都有希望患肢疼痛减轻并早日康复的心理,在与患者沟通时,避免使用消极暗示性语言,以免刺激患者,造成紧张情绪,防止加重其负面心理;告诉患者不良情绪会影响术后愈合,若术后恢复不尽人意或出现意外,病人会焦躁不安,忧郁失望.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合理的镇痛,告知疾病痊愈的大致时间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其重要性,需要注意的问题,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从而达到疾病最佳治愈的目的,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科普知识